DC娱乐网

七年级生物上册 | 必背简答题60道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首要依据是什么?答:首要依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首要依据是什么?

答:首要依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寻找它是否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来进行判断,而不是仅仅依靠外表像不像常见的生物。

2、观察校园花坛中的生物时,除了记录看到哪些动植物,还应注意记录哪些信息?

答:还应注意记录生物的数量、大致分布位置、生活环境(如向阳处还是背阴处、潮湿还是干燥)以及当时的时间、天气状况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珊瑚不是生物”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完全对。我们看到的珊瑚礁主要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架堆积而成的,珊瑚虫本身是生物,但它的骨架不是生物。因此,珊瑚(指珊瑚礁)是生物(珊瑚虫)的产物,而不是生物本身。

4、在观察蚂蚁的活动中,为什么不能随意惊扰或移动它们?

答:因为观察生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尽量不干扰生物的正常生活。惊扰或移动蚂蚁会改变它们的活动路线和行为,使我们无法观察到它们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情况,也可能对它们造成伤害。

5、请列举三种在水中生活的生物和三种在陆地生活的生物。

答:水中生活的生物:鱼、水草、青蛙(幼体蝌蚪)。陆地生活的生物:狗、杨树、蚂蚁。(答案不唯一,符合即可)

6、“机器人能跳舞,所以它是生物。”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用本节知识说明理由。

答:不正确。判断是否是生物不能只看某一个动作。机器人跳舞是人为编程控制的,它本身不具备生命,也不具备生物的其他基本特征,如需要营养、能呼吸等。它属于非生物。

7、什么是生物圈?

答: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8、观察生物时,除了用肉眼,还可以借助哪些工具?

答: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工具,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微小的或远处的生物。

9、“空气是非生物”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判断依据是空气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它不需要营养、不能繁殖、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10、区分一盆塑料花和一盆真实的月季花,你可以通过哪些观察方法来确认?

答:可以通过看(观察颜色、形态、是否有枯萎变化)、摸(感受花瓣的质地和湿度)、闻(是否有花香)等方法。最关键的是长期观察它是否会生长、开花、凋谢,塑料花则长期无变化。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答: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活动。因为所有生物特征(如需要营养、能呼吸等)都是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不具备生命活动就不是生物。

2、请说明“植物需要营养”和“动物需要营养”方式有何不同。

答: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属于自养。动物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如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营养,属于异养。

3、“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的哪个基本特征?请再举一个例子。

答: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另一个例子:含羞草叶子被触碰后会合拢。

4、“蘑菇能从小长大”和“钟乳石能从小长大”本质一样吗?为什么?

答:不一样。蘑菇的长大是生物的生长现象,是细胞分裂、数目增多的结果。钟乳石的“长大”是非生物的堆积现象,是矿物质缓慢沉积的结果,并非生命活动。

5、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主要表现出哪两种方式?请举例说明。

答:主要表现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例如,人类、猫狗等哺乳动物通过产生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来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而细菌通过简单的分裂方式一分为二,属于无性生殖。

6、生物排出体内废物的途径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答:途径多样。例如:动物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通过排尿排出尿素等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部分废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7、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答:是细胞。

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答: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

9、“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又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答:说明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

10、请判断“珊瑚虫”和“珊瑚”分别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并说明理由。

答: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因为它需要营养、能呼吸、能繁殖等。而珊瑚(指珊瑚骨骼)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不具备生命活动,因此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第二章认识细胞

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

1、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眼睛应该注视哪里?为什么?

答:眼睛应该从侧面注视物镜。这是为了防止物镜下降过快而压碎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

2、如果视野中光线过强,应调节显微镜的哪些结构?

答:应调节反光镜(使用平面镜)和光圈(调小光圈),以减少进光量。

3、显微镜的目镜是10X,物镜是40X,那么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多少倍?

答:放大了400倍。计算公式是: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 10 × 40 = 400。

4、将玻片标本上的“上”字正对通光孔,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子的?

答: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立的“上”字,即类似于“ ”的形状。

5、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向左上方,要想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答: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像,物像偏左上方,实际标本是偏右下方。所以,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物像就会向相反方向(右下方)移动至视野中央。

6、擦拭显微镜的镜头应该使用什么工具?

答:应该使用专用的擦镜纸。不能用纱布、纸巾等,以免划伤镜头。

7、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如果不够清晰,应调节什么结构?

答: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8、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一定要先用低倍镜?

答:因为低倍镜视野大、亮度高,便于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和目标。找到后,如果需要放大观察局部,再换用高倍镜。

9、简述显微镜的正确取放和安放步骤。

答:取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安放:将显微镜放在身体略偏左的实验台上,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桌边约7厘米。

10、实验结束后,整理显微镜的步骤是什么?

答: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用纱布擦拭镜身。转动转换器,将物镜偏到两旁(呈外八字形)。下降镜筒至最低。将反光镜竖直。最后放回镜箱。

第二节植物细胞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碘液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滴加清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失水皱缩。滴加碘液是为了对细胞进行染色,便于观察细胞核等结构。

2、盖盖玻片时,为什么要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答:这样操作可以有效地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影响观察。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哪三部分?

答: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细胞核)三部分。细胞膜紧贴细胞壁,不易观察。

4、植物细胞最外层是什么结构?它有什么功能?

答:最外层是细胞壁。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5、植物细胞中像“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是什么?其内部含有什么液体?

答:是液泡。其内部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色素、糖类、酸味物质等。

6、为什么西瓜的果肉甘甜多汁?这与细胞的哪个结构有关?

答:这与植物细胞的液泡有关。液泡内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水分。

7、“制作临时装片”和“直接观察永久装片”相比,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可以观察新鲜的材料,保持生物活性,制作简单快捷。缺点:不能长期保存。永久装片则可以长期保存和反复观察。

8、在绘制洋葱表皮细胞图时,对图中较暗部分的正确表示方法是什么?

答:应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点的疏密表示明暗,不能涂阴影。

9、绿色植物的叶片细胞中,含有能量转换器是什么?

答: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请说出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三个结构。

答: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第三节动物细胞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滴加的是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

答:因为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体液浓度相近,可以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因吸水涨破或失水皱缩。

2、在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为什么要用清水漱口?

答:是为了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便于取得较纯净的口腔上皮细胞,避免杂质干扰观察。

3、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部分?

答: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哪些?

答: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5、动物细胞的最外层是什么结构?它有什么功能?

答:是细胞膜。功能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

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的形态有什么特点?

答:动物细胞的形态多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如圆形、梭形、扁平状等),并且没有细胞壁的支持。

7、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碘液染色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使细胞核着色,细胞结构对比更明显,便于观察。

8、细胞的生命活动控制中心是哪个结构?它主要含有什么?

答:是细胞核。它主要含有遗传物质(DNA)。

9、线粒体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它有什么作用?

答: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被称为“动力车间”。

10、为什么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因为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能够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生长、代谢、应激性等,复杂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哪些基本物质?

答:需要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物质。

2、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哪两大类?蔗糖属于哪一类?

答: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蔗糖属于有机物。

3、细胞膜在控制物质进出方面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细胞膜有选择性地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去。例如,它能让葡萄糖进入细胞,而将尿素等废物排出。

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主要有哪些?它们分别将什么能量转换成什么能量?

答:主要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什么?

答:是线粒体。

6、细胞核的功能是什么?它为什么被称为“遗传信息库”?

答: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7、“多莉羊”的长相几乎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一模一样,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遗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8、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什么变化的统一?

答: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9、请简要说明细胞是怎样获取能量的。

答:细胞通过叶绿体(植物细胞)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或者直接摄取有机物。然后,细胞内的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10、DNA的中文全称是什么?它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个部分?

答:中文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