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令人没想到的一幕:杀害柯克的枪手被抓后,特朗普居然当众夸中国

特朗普以前提起中国,几乎全是负面评价,这次却一反常态,突然公开夸中国了。就在刺杀他核心盟友柯克的凶手落网当天,他对着镜头

特朗普以前提起中国,几乎全是负面评价,这次却一反常态,突然公开夸中国了。

就在刺杀他核心盟友柯克的凶手落网当天,他对着镜头直言不讳:“中国审判很快,不会拖六年。”

这哪是真心夸中国?明眼人一看就懂,他这是借着中国,把美国司法骂了个底朝天。

可这看似突兀的一句话背后,藏着比案件本身更复杂的门道。

一切都要从9月10号那天的枪声说起,当天中午,犹他山谷大学的礼堂里座无虚席,31岁的查理·柯克站在演讲台上,正和学生们激烈辩论。

他聊的话题格外尖锐——美国愈演愈烈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没人能料到,话音刚落,一颗子弹就从窗外飞了进来,子弹精准击中柯克的颈部,现场瞬间陷入混乱。

3000多名听众尖叫着四散躲避,6名保镖和警察都没反应过来,送到医院没多久,这位特朗普倚重的“二号接班人”,就没了呼吸。

消息传出,美国保守派圈子直接炸了锅,柯克可不是普通政客,他是“美国转折点”的创始人,这个组织是美国最大的保守派青年团体,帮特朗普笼络了大量年轻选票。

特朗普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下令全美降半旗志哀,还宣布要给柯克追授“总统自由勋章”,派副总统专机送他灵柩返乡,这份礼遇,足见柯克在他政治阵营里的分量。

警方和FBI火速介入调查,可一开始就走了弯路,他们先抓了两名可疑男子,折腾半天,发现证据不足只能释放,监控只拍到凶手逃离的模糊人影,根本辨不清身份。

没办法,FBI只好开出10万美元悬赏,向公众征集线索,接下来的两天里,FBI收到了1.1万多条线索,约谈了200多人。

可案件始终没有突破,全美舆论都在猜测凶手身份。

路透社报道,查理·柯克遇刺后,美国举国震惊,人们纷纷表示哀悼

保守派们早就定了调:肯定是激进左派,要么是少数族裔移民,这种猜测符合他们一贯的叙事逻辑,也能借机煽动情绪。

9月11号晚上,华盛顿一位资深警官主动揭发,他在电话里声音沙哑:“刺杀柯克的凶手,是我儿子泰勒·罗宾逊。”

原来,罗宾逊案发后向父亲坦白了罪行,这位父亲挣扎了一夜,最终联系了相熟的牧师牵线,亲手把儿子交给了警方。

路透社报道,经过两天追捕,刺杀查理·柯克的犯罪嫌疑人落网

罗宾逊一被抓,所有猜测都被推翻了,这小伙子才22岁,是犹他州立大学的高材生,ACT考试差两分就满分,还拿过高额奖学金,前途一片光明。

他的家庭更是保守派眼中的“模范家庭”:母亲在福利机构工作,父亲是警察兼牧师。

邻居都说他沉默寡言,从不惹事,连烟酒都不碰,更别提激进行为,这样一个“标准美国好青年”,怎么会变成凶手?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官网发文:美国政治暴力上升,是由于党派身份变成敌对身份,政客使用煽动性语言等所致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警方在学校附近的树林里,找到了一把用毛巾包裹的老式栓动步枪。

枪内留有一枚未退膛的弹壳,上面刻着“跨性别和反法西斯主义”字样,弹匣里还有3枚一模一样的子弹,显然是早有预谋。

更关键的是,案发现场提取的DNA,和罗宾逊完全匹配,铁证如山,他想抵赖都难。

美联社报道,犹他州州长在发布会上披露,刺杀案嫌犯在案发前的行为日益政治化

亲属们回忆,罗宾逊近年越来越关注政治,家庭聚会时,他不止一次骂柯克“满肚子仇恨,还到处散布”。

这或许就是他行凶的动机,但没人能想通,为何会走到开枪这步。

罗宾逊被关在犹他州监狱,不准保释,9月16号将线上出庭,等待他的,是加重谋杀、非法持枪等多项指控。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支持者将柯克之死归咎于左翼,进一步加剧了政治紧张

凶手落网,本该是件大快人心的事,特朗普却高兴不起来,他第一时间对着媒体喊出:“我希望他被判处死刑。”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愿望很难实现。

美国的司法程序,慢得能磨死人,就算证据确凿,从质证到陪审团筛选,再到上诉,拖个六七年太常见,等真有结果了,他说不定都已经卸任总统。

急火攻心下,才有了他夸中国司法的那番话,“在中国,审判确实很快。他们不会拖延六年找借口。”

这话听着像称赞,实则全是对美国司法的不满,他就是想借中国的“快”,反衬美国司法的“慢”,给司法部门施压。

毕竟柯克是他的核心盟友,不给个“快速正义”的交代,支持者们会寒心。

但这只是表面目的,更深的算计藏在后面,柯克的死,本就戳破了美国社会的大裂痕,一个保守派模范家庭的孩子,枪杀了保守派领袖。

这打破了保守派原本的叙事,让他们陷入尴尬,更暴露了一个危险现实:政治极端化已经渗到每个阶层。

嫌疑人泰勒-罗宾逊

网上更是吵成一团,进步派借机喊控枪,保守派骂FBI无能,这些都是特朗普不想碰的“烫手山芋”。

所以他提中国司法效率,其实是在转移焦点,把话题从“为什么会发生枪击案”、“社会为何分裂”,转到“司法为何低效”。

这样一来,他不用面对那些棘手的深层矛盾,还能扮演“为盟友讨公道”的硬汉形象,拉拢保守派选民,这正是特朗普一贯的实用主义风格。

以前把中国当“对手”,现在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立马拿来当参照,哪管什么立场,有用就行,可他这一番操作,反而把美国的诸多问题暴露得更彻底。

首当其冲的就是司法体系的信任危机,FBI号称全球最强执法机构,结果呢?10万悬赏,1.1万条线索,两天都没抓到人。

最后还是靠凶手父亲举报,才“捡”到了嫌疑人。

网友们调侃:“这不是破案,是家属主动送人头。”FBI的公信力,这下算是跌到底了。

查理•柯克在校园与学生辩论

更离谱的是司法独立性问题,案子还没正式起诉,总统就公开喊“判死刑”,这明摆着是干预司法,不少法官都对此表示不满。

比司法危机更可怕的,是美国社会的撕裂,罗宾逊的家庭,是保守派宣传的“完美模板”,父母正派,孩子优秀,却照样出了激进凶手。

这说明政治极端化已经无孔不入,不分阶层,不分家庭。

默哀仪式演变成一场美国两党议员的争吵与指责

31岁的柯克是保守派青年领袖,22岁的罗宾逊是年轻凶手,两代人之间的政治仇恨,已经到了要动枪的地步。

网上的对立更吓人,有人为柯克哭丧,有人偷偷叫好,两派互相谩骂,火药味浓得能点燃。

最讽刺的还是枪支问题,柯克自己是坚定的拥枪派,一直反对控枪政策,结果他偏偏死在枪下,还是在讨论枪击事件的时候。

2024年一年,美国死于枪支暴力的人就超过1万,可凶手被抓后,想判个死刑都难,审判还拖拖拉拉,这无疑给人一种错觉:在美国开枪,犯罪成本太低了。

民主党喊着要控枪,共和党说要“严打犯罪”,两边吵来吵去,互相拆台,啥问题都没解决。

现在再回头看特朗普夸中国的那番话,就看得很透彻了,他根本不是真觉得中国司法好,只是拿中国当“工具”。

用中国的“快”,骂美国的“慢”;用外部的参照,掩盖内部的沉疴。

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核心目的只有一个:为自己争取民意,巩固权力。

柯克的死,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谋杀案,这是美国政治暴力升级的一个警钟,敲得震天响。

司法低效、社会分裂、枪支泛滥,这三大沉疴缠在一起,像一张越收越紧的网,把美国困在里面。

就算特朗普再怎么骂美国司法,再怎么拿中国举例,不解决根上的问题,这些矛盾只会越来越激烈。

下一个柯克,说不定哪天就会再次出现,毕竟,美国的病,得自己治,靠“借中国说话”这种小伎俩,根本无济于事。

这场闹剧的最后,受伤的还是普通美国人,而那些藏在表象下的深层矛盾,还在等着一个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