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我的觉醒之路,颠覆你对“开悟”的所有想象

——真正的觉醒,是发现你从来不需要觉醒前言:2022年12月,一个普通的下午,我正喝着一杯奶茶。突然之间,我意识到一个问

——真正的觉醒,是发现你从来不需要觉醒

前言:

2022年12月,一个普通的下午,我正喝着一杯奶茶。

突然之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头脑里的声音不是我。”

我愣住了。

紧接着一个问题自动浮现:“那我是谁?”

就在那一刻,像是某种开关被打开,我猛然从对“思维”的认同中脱身而出,第一次触碰到真正的“自己”。那个困扰我二十年——从初中开始就不断追问“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突然就被破解了。

我从哲学读到心理学,从北京骑到云南,访遍名师、助人无数,却在这一杯奶茶中,尝到了“觉醒”的滋味。

如果你也曾在深夜里思绪翻滚,如果你也想找到一种更自在的生活方式,那么我这段二十年的“寻找与放下”,或许值得你一读。

1、书中的求索

由于个人的成长环境,我从初中就开始思考一些哲学问题,比如“人为什么活着”,还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哲学问题。但是又由于初高中被管的很严,不让看课外书,所以我一直都被压着,直到从大学开始,我开始“报复式”看书——

大学四年,我不是在看书,就是在换书。一周至少去图书馆换一次书,每次四五本书。其他时候有时间也在图书馆看书。可以说整栋图书馆的书(人文社科类)都被我翻了一遍。那个时候特别向往庄子的“逍遥游”。看《庄子》特别有意思。那时就已经明白,人的烦恼就是来自于执著在意。但是如何放下这个执著在意却怎么样也不得法。后来毕业后,开始看《道德经》,前前后后也看了好几年,再后来学习《金刚经》,总是感觉似是而非,好像懂,但是就是感觉还没懂。可以说,在书上我并没有找到安抚我内心的方法,也没有找到“人活着”的终极答案。

阶段感悟:我明白了烦恼来自执着,却找不到放下的钥匙。

2、骑行万里

既然在书上找不到答案,我就去各个地方旅行,去“行路万里”。我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两三年去全国各地旅行。其中就包括骑行。先后从北京骑到内蒙,之后又从青海的格尔木骑到拉萨,后又从拉萨骑到云南。这种经历让我成了一个“黑人”,但也让我看到了许多人看不到的美,见到了真正的原始森林,看到了高耸入云的雪山,以及绿的如玉的河,还有滚滚咆哮的江。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没有找到“人活着”的终极答案。(但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我在火车上认识一个朋友,那个朋友就推荐我去禅修。从那时开始,我开始接触禅修,也开始禅修。一晃就已经有十多年的禅修体验了。)

阶段感悟:世界的美景震撼了我的眼睛,却无法安抚我的内心。

3、心理学十年

在旅行之后,我还没有找到答案,我就开始往心理学方向发展。考了国家二级后就全职进行心理咨询。算算从事心理咨询也有十年了。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也学习了各种心理技术,跟随各个大佬。像我的催眠就先后跟台湾的两位大佬学习,我的艺术治疗也是先后跟中央美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学的。包括我的精神分析是跟中德班教员学习。在北京,我是见了不少心理学界的大佬。

而且我这个人对自己很诚实。不明白就是不明白,我绝对不会装。我记得我参加学习,一定是坐最前面的,然后提问也一定是最积极。即便我觉得会了,我还会问。而且我不太会给老师面子,一个老师要没有真才实学是会被我给问死的,会很尴尬。可以说,我的逻辑思辨能力是很强的,迄今为止,我在辩论这块没有输过。为什么?这就是因为学习《金刚经》中的“无所住”所获得能力,就是从国学中获得的智慧。

在从事心理咨询过程中,我记得有一次碰到一位来访,他跟我有同样的困惑,感觉对人生没有意义,想要去找寻这个意义。所以问我,他说他去学心理学怎么样。我记得我当时给他的回答就是:“如果你只是纯粹的学心理学的话,可能会失望的。”这就是我对心理学解决人生根本困扰的看法。

我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愿意分享。那个时候我总是把我觉得最好的都告诉别人。我记得我给公司做音频节目,催眠类的单条音频就有几十条百万加的播放量,而知识类的几万十几万的也不少。我自己感觉,正是因为我的这个分享给我积累了福报。

阶段感悟:心理学处理了心理问题,但未解答“存在”本身。

4、一杯奶茶的觉醒

2022年12月份,在我喝奶茶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头脑里的声音不是我,然后我回头问自己,那我是谁。就这样,我一下脱离了对于头脑声音的认同,认识到自己的本心本性。一旦认识到这个本心本性,那个困扰我前半生的问题一下就破了。我不再被那些问题所束缚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所思考的那个终极答案就再也不是问题了。

那天我总是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去说那个是什么,但我发现不好描述,因为那个是脱离语言的,这个时候我想起《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这句话说的不就是在描述这个吗?我一下就契悟了,知道《金刚经》在说什么了。后来我把我的体验跟一位朋友说了,她推荐我看《当下的力量》,我看了这本书的前一章,对啊,他说的正是我所体验啊。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再看《道德经》就不一样了,就知道这些经典讲的是什么了。这个就像我吃过西瓜,然后再听别人讲西瓜的味道一样。包括西方的灵性书籍,如《奇迹课程》,我基本看个标题就知道说什么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在用不同的名词语言从不同的方面描述同一个东西而已。一旦抓住了根本,就变得十分清晰明了了。

然后修行也变得十分简单,我一下就能抓住各个方法的核心点,我也知道人烦恼的根本了。我不再需要打个坐、盘个腿来修了。生活处处就是我的修行场。

由于自悟,所以在最开始修的时候,还是有些跟相所对抗。但慢慢领悟后,我不再对抗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悟后起修,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在修一件事,那就是臣服,就是接纳。

生活已经不同。痛苦还是痛苦,而一旦臣服痛苦,痛苦却又不再痛苦。

一旦臣服生命,即便是一株草、一棵树都可以让人无限感恩,更不用说其他了。这个时候的幸福不再需要条件。

核心觉醒:‘头脑里的声音不是我’——认同的瓦解就在一瞬之间。

5、悟后的状态

所以悟后是什么状态呢?

其实生活还是生活,痛苦还是痛苦,烦恼还是烦恼。但是看待痛苦烦恼的方式不同了,对待它们的方式也不同了。

常人总想着去对抗,而我只是臣服。

生活如同过山车一样,一旦放下自我防卫,你就可以体验飞一般的感觉。

让自己成为一个管道,让生命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