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打顺风车,不少人都会发现:钱包压力小了,同样的路程,花的钱比几年前少了一大截。比如以前跨城跑个四百多公里,可能要一百多块,现在有的订单六十多块就能搞定,甚至比坐长途公交还便宜。
这顺风车价格为啥越来越低?
首先得说平台之间的 “价格战”。现在做顺风车的平台不算少,原本哈啰、滴答、一喂、滴滴四家算是比较大的平台,去年高德也开始开展顺风车业务,大家都想抢更多用户,办法之一就是把价格压下来。
你家定价一块钱一公里,我家就敢降到八毛,慢慢比着比着,整体价格就跌下去了。有数据说,现在部分跨城顺风车每公里才花一毛七到两毛三,跟五年前比,直接跌了 65%。
这么低的价,用户是高兴了,但跑顺风车的车主就惨了—— 以前一天能赚个几百块,现在可能就剩一百多,不少人觉得不划算,干脆转行去送外卖了。
然后是各地的监管政策在调整。现在很多地方都明确说了,顺风车不是用来赚钱的,得是 “分摊成本” 的性质,所以给价格定了上限,比如不能超过当地出租车价格的一半。平台得跟着政策走,只能把运价往下调。而且对职业司机的要求也严了,比如限制接单量、还要花更多钱做车辆认证、买保险,不少职业司机觉得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就不跑顺风车了。剩下的大多是 “真顺路” 的车主,比如上班顺便接个人,他们对赚多少钱没那么敏感,平台也就更敢定低价了。
还有个原因是觉得跑顺风车的成本变低了,平台的定价也更 “灵活”。现在越来越多车主开新能源汽车跑顺风车,电费比油费便宜不少,就算单价低,跑下来也能赚点。另外,平台会用大数据算供需情况:高峰时段人多车少,价格可能稍微涨点;但到了平峰期,车多客人少,为了让更多人下单,就会把价格降很多,有的地方平峰期跨城订单,比高峰时段便宜 40% 以上。
最后,乘客的做法也在倒逼价格下降。有平台统计过,大概 62% 的乘客,在司机接单后会想改订单 —— 本来选的是 “独享”,后来觉得拼车更便宜,就改成拼车,觉得其他平台更便宜,就换平台。
为了留住这些乘客,平台慢慢调整了规则,比如推出 “特惠独享”“站点拼车”。这么一来,不仅拼车价低,连带着独享价也被拉下来了,两者差距越来越小。
司机觉得赚得少,可能会偷偷接拼客、绕路;乘客花了独享的钱,却坐出了拼车的体验,难免闹矛盾。但不管怎么说,顺风车价格越来越低,是平台、政策、成本和乘客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这样的低价能维持多久,还得看后续行业怎么调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