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摩天岭四周悬崖,难攻不已,可花木兰用的是何计,攻破此天险?

南北朝时期,匈奴部落的右贤王攻占了险峻的摩天岭。摩天岭四周悬崖,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山顶,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女将军

南北朝时期,匈奴部落的右贤王攻占了险峻的摩天岭。摩天岭四周悬崖,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山顶,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然而女将军花木兰却仅用一计,就攻破了这天险。

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呢?

摩天岭的位置位于承德北边,南北朝时期,国内政治局势混乱,匈奴部落便趁机夺取了摩天岭,并且以此为基地,将军队向南推进,继续侵占我国的领土。

朝廷为了驱除外敌,先后派了不少武将北伐。可不管是谁带兵,只要打到摩天岭附近,总会吃败仗。

原来,摩天岭是名副其实的天险,西面是悬崖,南面是一口深潭,东面虽然与大山相连,可那大山绵延数百公里,贸然进入就会迷路。只有北面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摩天岭的顶部。

而这条唯一的小路已经被匈奴部落派重兵把守,根本没法通过。守关的首领是匈奴部落的右贤王,曾立下赫赫战功,有着“草原雄鹰”的称号。

此时,花木兰已经从军十几年,成长为了一名大将军。她不忍看我军吃败仗,便自动请缨,去攻打摩天岭。

来到摩天岭以后,花木兰就开始仔细观察地形地貌。她发现,南边的悬崖虽然人爬不上去,但是那些山羊却可以来去自如地跳跃。

一个士兵叹着气说:“如果我们能像山羊一样爬悬崖就好了。”

花木兰听了这话,灵光一闪:“有了,不如就让山羊做我们的先锋兵吧。”

当天下午,花木兰就去附近的集市买了一百只山羊,然后命属下在附近的二龙山盖了一个大羊圈,把山羊圈养在那里。而这个地方从此就有了一个名字,叫做锁羊城。

与此同时,她又找了一些扎纸灯笼的手艺人,命他们扎出一百个纸灯笼。这些纸灯笼都采用了独特的工艺和材质,可以防止烛火翻倒,防烧,防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花木兰特意挑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让属下把纸灯笼点燃,绑在山羊的羊角上。

随后,她挑选了十几个擅长放羊的士兵,用鞭子驱赶着羊群,将它们全都赶到悬崖峭壁上。随后士兵们退到安全的区域。

霎时间,明晃晃的灯光在峭壁上四处乱窜。右贤王看到这一幕,猜不透发生了什么,误以为花木兰率领的士兵都是能攀爬岩壁的神兵神将,吓得赶紧命令自己的士兵往峭壁扔滚木、石头。

可那些山羊天生擅长在崖壁上跳跃,比人类灵活好几倍,轻轻松松就躲过了所有攻击。

右贤王又命令弓箭手朝着灯光处射箭,可山羊们仍旧灵活地躲了过去。

右贤王这下彻底慌了,心想:“难道对方的士兵都会法术,能够刀枪不入?或者是他们都受到了上天的保护?”

于是他赶紧将大部分的军队都调到了悬崖峭壁这边,并且把能用的武器全都用上了。

可山羊们实在是灵活,所有攻击都无效。

而另一边,花木兰趁着守关的兵丁减少,带领自己的军队顺着小路冲了上去,打得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悬崖上是打不死的神兵神将,后方还被人掏了老巢,右贤王的军队彻底失去了军心,哭的哭,喊的喊,逃的逃,场面混乱至极。

花木兰趁机带兵冲入敌军的大本营,一边大喊,一边大杀特杀,砍瓜切菜般取敌人首级。

右贤王这下彻底慌了手脚,根本不知如何应对,只能先顾自己的性命,带着一小部分人,逃出了摩天岭。

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花木兰大获全胜,摩天岭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再说那个右贤王,经过这场战役,直接有了心理阴影,逢人就说:“中华大地有神兵神将,能刀枪不入,飞檐走壁。”

天上飞过一只鸟,他以为是中原的兵来了,吓得赶紧捂脑袋。地上吹过一阵风,他也以为是中原的兵来了,吓得赶紧往帐里钻。

右贤王在匈奴人中间很有威信,连他都这么害怕了,普通匈奴人自然更害怕。最后连匈奴的国王都相信了右贤王的话,这一辈子再也没敢侵犯中原大地。

如今没有了战争,花木兰觉得自己也没必要做将军了,于是脱下铠甲,恢复女儿身,回家与爹娘团聚去了。

故事改编自《民间故事》。三面天险,一面重兵,这样的战局堪称天崩地裂,不管从哪个方位进攻,都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性。

然而花木兰却转变思维模式,不强行进攻,而是使用纸灯笼和山羊,造成进攻的假象,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等敌人陷入混乱,她才带兵冲进去,来一个混水摸鱼。

这一胜仗甚至还有了后续的效果。匈奴人头脑简单,怎么也想不到,花木兰是在用山羊以假乱真。一向迷信的他们,竟然还开始用法术、神兵神将之类的说法来解释此事。中华大地也因此迎来了多年的边境平安。

我们都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很大的孝心。可没想到,她竟然也有丰富的智慧,将兵法运用得如此巧妙。

而花木兰最终的行为,更显示出了她一心为国,淡泊名利。当国家不再有战争时,她便解甲归田,不要财富,不要地位。

那么花木兰真的确有其人吗?

遗憾的是,花木兰这个人物,在正史中是没有记载的。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事实上,花木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诗《木兰辞》,而且那个时候花木兰只有名没有姓。

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的故事做了戏曲性的改编,并且给了她“花”这一姓氏。慢慢地,花木兰才被更多人知晓熟悉。

清代小说对木兰故事的改编就更加丰富了,清代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将花木兰设定为了隋唐之际的人物。

或许花木兰这个人物确实是虚构的。但中国的历史上却出现了不少巾帼英雄,花木兰正是这些女英雄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