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版图】77ART
敖登高娃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画家、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广州画院美育青创中心驻地艺术家、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青年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画家、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会员。
【求索之路】77ART
2025年“广东青年美术家学术邀请展”。
2024年“心象 归真”—广州画院美育青创中心全国青年国画家联展。
2024年寻脉国色—-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岩彩壁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作品展(四川美术馆)
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岩彩壁画创作人才培训项目成果展(成都大学)
2022 年“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天津市首届中青年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天津市美术馆)
2022年入选“描绘时代画卷,开创美好未来”—中国画,油画双年展。(天津市群众艺术馆)
2020年 天津市书画艺术作品展。(天津北辰文化馆)
2019年 作品《出嫁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天津展区。
2019年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世翰墨-津门华章”—天津画院建院40周年美术作品晋京展。(中国政协文史馆)
2019年 繁花似锦—全国美院师生作品展。(青州)
2018年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 新笔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8年《新时代 学院风》——学院新锐水墨画家提名展。(北京)
2018年 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7年 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天津画院作品展。(天津)
2016年 天津画院青年创作首批入选青年国画家作品展。(天津)
2016年 “燕歌行”南京有润美术馆。(南京)
2016年 出入君怀袖-扇主题迎春展。(南京同曦艺术馆)
2016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天津美术作品展。
2015年 “陇原新韵”-天津美术学院名师中国画精品展。(甘肃)
2015年 “花开六尘”-中国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第四回)。(南京)
2015年 “春华秋实”-杨沛璋教授与研究生精品书画展。(包头)
2015年“趣味·情绪·观念——新水墨 新青年”。(北京享悦艺术系列展览第三回)
2014年 “春华秋实”杨沛璋师生作品展第二季。
2014年 “丽人行”中国当代女艺术家水墨作品邀请展。(北京水墨空间艺术馆)
2014年 作品《祝酒歌》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天津展区铜奖。
2014年 作品《祝酒歌》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获奖提名。同年参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国际巡展。
2014年 金品-中国津派水墨名家精品展。(山东淄博)
2014年 金品-中国津派水墨名家精品展。(山东潍坊)
2014年 “ldentity”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北京富思画廊)
2013年 “春华秋实”杨沛璋师生作品展。
2013年 作品《乌仁其木格的聚会》入选“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2012年 作品《亲如一家》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2年 作品《亲如一家》应邀参加“学院工笔第二届院校展厦门展”。
2012年 作品《祝酒歌》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2009年 作品《乌仁其木格的聚会》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获奖纪略】77ART
2014年 作品《祝酒歌》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获奖提名。同年参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国际巡展。
2014年作品《祝酒歌》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天津展区铜奖。
2013年作品《乌仁其木格的聚会》入选“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2012年作品《祝酒歌》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2009年作品《乌仁其木格的聚会》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2009年作品《乌仁其木格的聚会》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内蒙古展区铜奖。
2009年作品《乌仁其木格的聚会》获“内蒙古自治六十周年中国画大展”铜奖。
【出版信息】77ART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集》人民出版社
【重要收藏】77ART
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主办方收藏)
寻脉国色—-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岩彩壁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作品。(成都大学收藏)
【艺术自述·小自我】77ART
每当我的一件新作品诞生时,当我即将看到她托裱了的样子,我的感受像是一位新郎,即将揭开我新娘的面纱,这样的心理,对我来讲是十分兴奋和享受的。
我承认我是一个小女子,时常敏感、自我、黯然、矫情,常常有些想法,却羞于对别人讲,却又苦闷心里的小自我无法表达,于是讲不出我就把她画下来,常有人讲绘画是要表达绘画者的想法,我觉得这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我想每一个阅读过我作品的人,也许在某一时某一刻与我有相同的想法,有时纷纷扰扰的琐碎的小事情,就如同丝丝长发缠绕我们,能呼吸,却不是那么的畅快,就像毛衣上的毛球,能穿,却很恼人。我喜欢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每一张绘画,都是我当时心境的表达,思想被禁锢,渴望心境的自由,渴望如同睡梦时的酣然,想说的话就说出来,不喜欢由他人左右自己的想法,渴望灵感幻变成鸟儿展翅在信仰的云端,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单纯… …,当然都只是我的理想,其实我的绘画就是我的记事本,发发自己的小牢骚,感叹自己的小感伤,晒晒自己的小幸福,享受自己的小满足,仅此而已。
我喜欢多愁善感,读到一句话,看一个小短片,收到一张明信片,擦身一个不认识的背影,抚摸一只绒绒的小动物,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情绪跳出来,于是我常常身边带一个小本子,一有这样的情绪我就把她记录下来,把情绪变成绘画,这个过程还是蛮奇妙的。
沉浸在我的世界里,简单安逸,我喜欢简单,太复杂的事情我没有自信做好,到现在为止,我似乎就学了一样东西,就是画画,貌似除了画画其他的我都不会做。当然还没到学会的程度,慢慢沉淀自己,慢慢的画自己喜欢的画,慢慢的画着自己的生活,我想我有的做了… …。
敖登高娃
【艺术评论·致高娃】77ART
提及当代艺术,随着多元、包容的艺术观的确立,艺术形式不断被拓宽,而艺术观念更是不断被重构,艺术家们对自身的要求已不仅仅止步于技艺的提升或是创作方式的日臻成熟,更是将关注点转向对自我价值的探寻,并试图将这种思想觉醒的意识加以表现在艺术创作中。除却对生活体验的传达,更有个人艺术观念的体现。

敖登高娃创作现场
青年画家敖登高娃以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观察生活、观照自身,凭借对生活的直感加以思考、进行创作,尝试着从自身的审美经验出发,挖掘、剖析个人潜隐的内心世界,将对事物独特的情感体验倾注于作品中,更加注重女性特有的直觉的、官能的呈现,呈现出一种细腻而丰富的感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她的工笔人物画立足于当代,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彰显在画面中的不仅是技巧,更多的是内心对事物的一种感悟和认知。这些画作以尊重和坚持自己的艺术感受为前提,无论是从艺术语言的探索还是独特感受的意象出发,均表现出一种理想、信仰与现实生活状态间的冲突与矛盾,观者甚而能在阅读画作的同时观照自身。更加难能可贵的特质在于,她在用自己熟悉的艺术语言自由表达的同时,通过对一些独到细节的描绘,透露出了一种真实的生命状态,画作中流露出的这种真切向我们展示了以女性艺术家视角传达出的特有的精微。这种精微体现在,其作品中并没有对文化政治的隐喻思考亦或是社会学观察,而是立足于这个浮躁的时代,将内心的静谧倾注于笔端,更加关注对于自我价值、个体精神观念的表达,以微观视角强调了个性独立、精神自由之重要性。

敖登高娃创作现场
在《乌仁其木格的聚会》、《亲如一家》、《祝酒歌》这类有关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中,人物性格刻画豪放热情,色彩明快而厚重,充分体现了她血液里的民族情结。而在以《一卷我与光阴的故事》这类以表达个人内心潜隐世界为主的绘画作品中,将细微的情愫表达得更为细腻而唯美、内敛而沉静,充斥着个人的生活体悟。在我看来,高娃艺术作品中的生命力不仅源于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而体现出的真实,或是由此生发的深刻感悟,甚至也并不在于画作表现出的独特的审美意识,而是在于其传达出一种真诚自我的态度,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的自觉意识,因而画作得以倍显鲜活且具灵性。她认为以绘画的形式来表达绘画者的想法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乐于将情绪中的敏感、自我、黯然,甚至是一些隐秘而难以表述的想法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于是,绘画成为她表达自我、传达个人理想的一种方式,并借以这种方式来摆脱精神上的种种桎梏,观察生活并观照自身,时刻自省,即面对他人莫衷一是的的想法做到不被其左右坦然做自己。

《乌仁其木格的聚会》190cm×220cm
犹记得高娃曾引述过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包围着整个世界。”她喜用比喻的手法借以绘画来表达当时的心境,这种经主观提炼后进行有机融合的图像与语言,具有一定的表现性和象征性。如果说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艺术家的灵魂信仰,那么在笔者看来,这种信仰大抵是源于对思想、心境自由的追求。英国文豪赛缪尔·约翰森曾说过:“几乎所有荒谬的行为均源自于模仿那些我们不可能雷同的人。”而诗人阿多尼斯在接受“中坤国际诗歌奖”颁奖时的受奖词中也曾提及,“坚持个性,就意味着坚持自由”。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是一种批评、发现与表达的自由,不仅在于要勇于超越外部世界的种种藩篱或界限,更要勇于审视自我,力求在观念和行动上不断超越自身。唯有保持思想、人格的独立,才能创造出有自我意识且独具个性的艺术作品。

《祝酒歌》展览现场

《祝酒歌》200cm×170cm 2014年
我们应从人最深刻、最本质的层次,即艺术家对生命体验的层次来探讨艺术。正如波伊斯创造的“社会雕塑”强调对社会肌体、灵魂进行改造和塑造,强调艺术具有的精神治疗作用,其创作是对人生体验的拓展与延伸,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带有个人自传性质。泛泛看来,展现自我的方式因人而异,而艺术家们正是以自己熟悉并擅长的艺术手法为媒介展开叙述的。而高娃的画作则更像是一种对生活的记录,使得观者在与作品的直观“对话”中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身,激发观者探寻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意义。
毕加索曾谈及其作画就像有些人写自传,画,无论完成与否,都是其日记的一页,也只有在这意义下,它们才有价值。而冯骥才先生在评价女性艺术家王小慧《我的视觉日记》一书时曾写道:“这些对美好瞬间真爱,不期而遇的欢愉,还有淡淡的惋惜,构成一种低调的人生诗,一种又苦又美的心境,一种抓住了她感动了她的事物便牢牢不放而刻骨铭心的气质。这是好的作品,其实也是她自己。艺术的发现都是发现自我,艺术是把自己个性的灵光投射在世间万物上,然后再一点点收回到自己的作品里。”何其相似乃尔,观照高娃的艺术作品,不难发现她有捕捉日常事物细节之美的敏锐眼光,及由此生发的细腻敏感的艺术感知力,才能够于繁杂琐碎的生活片段中发觉扣人心弦的瞬间,并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将这种独特的美加以诠释,正是因为融入了真诚的个人感受和思考,其作品以一种自我意识的视觉探求和差异化的观物、感物方式加以呈现,从而愈加熠熠生辉。这种有意识地摆脱传统束缚,直面个体的所思所想,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并强调自我意识,使其作品于一种沉静的魅力中又自有一股倔强的力量与个性。
高娃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了对题材真实性的表现与绘画当代性的探索,并立足于当代文化语境中努力实现自我追求,对于观者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笔者认为,艺术的魅力正是在于它能够引导观者进行思考,使其在审美欣赏的同时接收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从而达到某种观念上的共鸣。又因观者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而具备自己独特的视角,且艺术语言的抽象性使得作品难有某种确切的涵义,如此,画家营造之“象”所隐喻的涵义也会产生出不同的解读,这正是艺术家对寄寓于作品中之心理情境营造得最为成功之处。
或许在每位艺术家的心里都建有自己的理想国,寄托了个人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这个世界对于高娃而言是简单安逸的,她乐于沉浸其中,而这种氛围也感染了观者。高娃常说,“用时间和心来看人,而不是用眼睛”,在生活中,她是这样去与人相处交往的,而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她的艺术创作。正如海伦·凯勒曾经说过的那样,“世上最美好的东西,无法用眼或手触及,而要用心灵去感受。”
笪杨洋
2015年1月30日
【作品欣赏:时间·我·幻梦 系列】77ART

《时间·我·幻梦》之一

《时间·我·幻梦》之二

《时间·我·幻梦》之三

《时间·我·幻梦》之四


《时间·我·幻梦》之六

《时间·我·幻梦》之七

《时间·我·幻梦》之八

《时间·我·幻梦》之九

《时间·我·幻梦》之十

《时间·我·幻梦》之十一

《时间·我·幻梦》之十二

《时间·我·幻梦》之十三

《时间·我·幻梦》之十四

《时间·我·幻梦》之十五

《时间·我·幻梦》之十六

《时间·我·幻梦》之十七

《时间·我·幻梦》之十八

《时间·我·幻梦》之十九

《时间·我·幻梦》之二十

《时间·我·幻梦》之二十一
关于《时间·我·幻梦》创作自述
《时间·我·幻梦》系列的诞生,始于现实与幻想碰撞时迸发的花火,也源于一个身体里自由与“禁锢”的反复拉扯与无声抗争。在那些光怪陆离的幻梦中,我肆意涂抹情绪,想象自己是生着翅膀的昆虫,轻盈穿梭于自然之间,可内心却渐渐空芜,只剩下齿轮吱呀、滴答作响的机械回音。
我也曾幻想自己是天地间的一株小草、一朵小花,哪怕身处的世界不过是层层锈迹的金属堆叠,也依然倔强地向上攀爬,渴望在缝隙中绽放一缕微光。我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不属于自己的剧本,却在一次次身份的转换中,模糊了原来的样子——仿佛一个看不见线的布偶,动与静,早已身不由己。
这个系列,始于2020年年底。它不是宣言,也不是解释,更像是一本隐晦的心灵手记,一场与“情绪感冒”共处的私密记录。那段日子,情绪的潮汐总在不预期时汹涌而来,淹没昼夜;心灵的阴晴,仿佛不再属于自己。而画笔,成了我唯一能握紧的舟楫。
我不愿直白地说出每幅画背后的故事,却愿意在同一时段,让数张画稿同步生长。那些色彩、构图、线条,其实都是我某一阶段状态的镜像。它们不说话,却替我记录下所有说不出口的起伏。《时间・我・幻梦》,就这样成了我的治愈笔记。
回望这段路,很难,却也值得感激。我把那些破碎的、刺痛的、温柔的时刻一一安放进画面,也逐渐走出了依赖药物支撑的日子。每一天,都在悄悄变好。我知道,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我仍希望,这个系列中的某一幅,能在某个瞬间轻轻叩响你的心门——也许你也在混沌中寻找过光,也许你也曾在现实与幻梦的边界,与我一样徘徊过。
这个系列,我还会继续画下去。因为我也同样期待,这段关于时间、自我与幻梦的叙述,会随着生命的延伸,走向哪里,长出怎样的新章。
敖登高娃创作自述
内容提供 | 郭砚
图文编辑 | 吴霜
文本审核 | 杜文清
文章声明:
此图文因传播而无设置原创功能,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该图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