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跳台上,她是“水花消失术”的掌控者;赛场下,她怀抱师兄的婴孩,眼神里满是温柔的不知所措。这种真实,如此动人。
“我真棒。”2025年11月2日晚,当18岁的全红婵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这三个字时,她刚刚结束了183天的“消失”,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团体双人10米跳台比赛中夺冠复出。
欢呼声在广州奥体中心上空回荡,印有她头像的“大头”扇子在场外热销,颁奖后粉丝抛下的“玩偶雨”让她几乎抱不过来。
几天后的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全红婵与新搭档王伟莹仅排名第五。面对成绩落差,她依然笑得灿烂:“我现在也挺开心的,”随后又补充了一句,“我真棒。”
无论巅峰还是低谷,这位18岁的奥运冠军都保持着一种罕见的通透。正是这种特质,让她超越了体育明星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2024年,是全红婵的丰收年。她在多哈世锦赛上以436.25分的高分首次夺得世锦赛女子10米台冠军,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三大赛的“大满贯”。
随后巴黎奥运会上,她在第一跳便再现“全场满分”的名场面,成功卫冕女子单人10米台冠军,为中国跳水队历史性地包揽八金立下汗马功劳。
荣誉接踵而至,她被世界泳联评为“2024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然而面对如潮赞誉,她却显得异常清醒:“我不是大家说的‘天才少女’,成绩都是练出来的,一遍一遍地去练,有辛苦有泪水。”
2025年,挑战接踵而至。身高长到1.6米,体重增加约10公斤,家族易胖体质让她每日数十次测体重,饮食严控在1200大卡。
“发育关” 是每个女子跳水运动员都要面对的挑战,用国家队主管教练陈若琳的话说,“像突然换了一双不合脚的舞鞋,每个动作都要重新找平衡”。
4月,在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站,全红婵以4.95分之差屈居亚军;接着在加拿大温莎站,她以10分之差再次输给队友陈芋汐。
不久,她因旧伤复发,退出了包括新加坡世锦赛在内的多项重要赛事,经历了职业生涯中最长的一次休整。
脚踝旧伤、腰椎劳损相伴,训练时需贴满肌贴,全运会上她带伤出战,靠冰敷止痛完成比赛。赛后她坦言:“我的脚非常痛,跳多了走楼梯都很痛。”

全红婵的讨人喜欢,很大程度上源于她从未因成功而迷失自我。
出生于广东湛江农村,母亲因车祸常年服药,父亲靠务农支撑全家。7岁进入体校的她,最初怀揣着“跳水能包吃住、赚钱给妈妈治病”的朴素愿望。
奥运夺冠后,她依然保持节俭本色,每月从国家队补贴中省下数千元寄回家,覆盖母亲医药费与弟妹学费,自己仅靠1500元生活费度日。
家人也拒绝消费她的荣誉,父亲继续务农,哥哥独立创业。这种双向奔赴的亲情,让她始终坚守质朴底色。
成名后的全红婵,拒绝过度商业曝光,返乡仍帮父母干农活、给奶奶送现金;使用旧手机、穿平价衣物。与家人通话时“报喜不报忧”,把伤痛与压力独自扛下,只叮嘱家人保重身体。
她的温暖也延伸到团队中。全运会为保广东队团体金牌,她放弃单人项目,带伤与新搭档磨合三周即夺冠;双人赛失利后,主动安慰队友“怪我努力不够”。
赛场边帮谢思埸带娃的娴熟模样,让“红姨”的温情出圈。那个抱着婴孩、眼神温柔的全红婵,与跳台上鹰隼般专注的她是如此不同,却又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

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尤其是针对她体型“发福”的嘲讽,全红婵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豁达。她霸气回应:“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
这种做自己的勇气,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赏。
央视体育的解说员在报道中亲切地称她为“红姨”,这个称呼的改变,从需要被照顾的“小红娃”到能安慰队友、照顾晚辈的“红姨”,体现了外界对她成长与担当的认可。
当被一名练习跳水的小运动员问到“有没有想过逃跑”时,全红婵大方承认:“有啊,现在就想逃。有时也想过放弃,但还是要想开一点,多和教练和队友沟通,调整好心态,给自己信心,积极努力。”
这种坦诚,让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冠军,而是一个也会脆弱、但选择坚持的普通人。
11月6日比赛后,有记者问:“未来我们还会在跳水池里见到全红婵吗?”她淡然回应:“再说吧。”
这种不给自己设限的洒脱,恰恰体现了她对运动生涯的通透理解——跳水是生活的一部分,但非全部。

全红婵的吸引力,在于她完美融合了顶级运动员的专业素养与普通18岁女孩的鲜活个性。
跳水上,她是肩负国家荣誉的“国家队全红婵”,十米跳台上承载着日复一日技术的千锤百炼和为国争光的使命;
生活中,她是怀抱师兄孩子的“生活家全红婵”,学习托起一个新生命的重量,承担起来自团队的信任与亲密。
我们为什么如此喜爱全红婵?也许正是因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模样——在各自领域追求卓越,同时不失生活的烟火气与人间的真情味。
她的教练何威仪说:“全红婵才18岁,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是更重要的目标。”
但无论她未来选择何方,这位18岁的少女已经用她独特的方式,向世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冠军品格——在荣誉面前不迷失,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争议面前做自己。

卓越的成就与质朴的童心可以并存,肩负时代使命与享受凡俗片刻,从来都不矛盾。 这或许就是全红婵现象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评论、点赞、收藏、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