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港口买卖将李嘉诚和其集团推上风口浪尖,如今港口交易陷入僵局,值此关键时刻,李嘉诚再次遇到难题。
香港廉政公署出手了,李嘉诚旗下集团遭到调查,十人被逮捕,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偷工减料,同流合污
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通报,长实集团为了谋利,在惠民项目上做文章,不仅行贿换取“宽松监管”,还严重偷工减料。
房地产项目是李嘉诚旗下的支柱型产业之一,而长实集团承包的该项目本是为了让人们缓解住房压力推出的。

我们都知道,香港地界寸土寸金,人们居住成本大,对香港的发展并不利。所以在2017年,香港特区政府便推出了该惠民工程,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建成之后,房价将低于市场价出售。
尽管对于普通人而言,打了八折之后仍然遥远,但不可否认,在香港,价格减免是极具诱惑力的条件,这会让更多人扎根在香港,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所以该项目自从推出就获得了广泛关注,而该工程也被李嘉诚以将近50亿的价格拿下,预计将惠及近3000户人家。
到现在,该项目已经基本建成,马上要开盘了,但就是这个节骨眼,该项目却被查出贪腐以及偷工减料。

香港廉政公署查出,该项目在施工的时候很少参照最初的设计施工图,而是明白基本构造之后,就开始在各个地方减少应有的材料。
比如说钢筋,这里应该用什么规格的,应该用多少根等等,他们全都不在乎,能细一点的就细一点,能少的就少,在觉得房屋结构稳固的情况下,他们甚至直接就省略该步骤。

结果造成了什么?根据测算,钢筋配置最大误差竟然达到了53厘米。
在房屋结构上偷工减料不说,工人数量方面还要减少,如此一来,该房屋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可想而知。
那有人就疑惑了,施工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发生这么大事情,监管者去哪里了?

事实上,在偷工减料的同时,监管者就被他们给“贿赂”了。负责钢筋工程分判商把那些偷工减料的钱分出一部分,多次向驻地监管人员提供“甜头”,比如说时不时地拿些钱,送些价格不菲的礼物,或者给他们报销大额消遣开支等等。

在施工和监管的同流合污下,该住宅被盖上了检验合格的印章,最终走到了现在这个流程,如果廉政公署不调查的话,那存在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豆腐渣工程将被百姓接收,多年后,事情的真相将再无人追查处理。
香港廉政公署此次调查后,以涉嫌行贿受贿等罪名,直接逮捕了10名相关人员,而该消息一经披露,便掀起了极大热议。

香港网友开始质疑楼房质量,甚至连长实之前承包的项目也被怀疑,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担忧,许多人倾尽所有资产要买房子,结果这还能安心住吗?
虽然屋宇署表示,楼房没有“即时危险”,但针对该楼盘的诉讼和整改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为人们已经对该项目产生质疑,就算是后期整改,人们的信任也是短时间内无法扭转过来的。

长实的信任危机
正常情况下,长实集团应当第一时间出面给出回应,让消费者看到他们的立场,为集团后续发展做好铺垫。然而,在庞大的质疑声下,长实集团只一个“高度关注,支持廉署行动”便作罢。
从现状看,这个回应似乎是在负起责任,实际上,该回应更像是怎么想办法打消人们的疑虑。毕竟,长实集团的掌门人李泽钜并未做出任何及时安抚民众的行动。

恰恰相反,长实集团掌门人首先安抚的却是股东。
5月23日是长实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如此重要的场合,李泽钜却选择以视频的方式参加会议,向各位股东传达信号。
毫无疑问,此次会议的主题必然是那个出事的项目,此事被曝光,投资者对于长实集团的信心不足,很可能会直接影响集团的口碑以及财务状况。

不过,李泽钜却回应了几个重点:小心驶得万年船、公司有财务实力、有风险能顶得住、挨得起……
确实,长实集团2024年的业绩报告整体结果是,集团的现金流十分稳健,他们有足够财务资源应付资本需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财务报表不等于一切,信任才是企业家立足之本。

这次长实的偷工减料似乎只是施工方和监管沆瀣一气,但我们需要记住,这是六栋楼,出现的还不是小“瑕疵”,他们说这是十来个人就能做出的事,谁能相信?
而在出事之后,长实集团又是怎么做的?不公开处理,只和租户私下商量,而长实集团掌门人只安抚股东,称公司有足够实力抵御风险。

关键是,既然能抵御风险,为什么李泽钜要选择线上参会,还要拐弯抹角地打消股东疑虑,而不是就事论事,切实解决问题?
可以说,长实集团目前的情况恰恰和李泽钜说的相反,他们已经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此次长实集团楼盘只是个导火索,民众对他们的信任正在逐渐失去,而政府也通过该行为表示正在对他们失去信任。

香港廉政公署此次出手,很有可能是官方对他们的警告。要知道,长实集团说白了还是李家的,李泽钜也是李嘉诚非常看重的儿子。
此前因为港口交易案,官方多次给予李嘉诚及其集团警告,到现在,港口交易虽然暂时熄火,但这也只是暂缓而已,李嘉诚到现在都并未放弃出售港口。

一旦李嘉诚成功,那国家在航运方面必然会受美国掣肘,从而对国内进出口贸易造成严重阻碍。
李嘉诚如此作为,已然让他失去了相当多的信任,而长实集团此次无疑直接加剧了人们对其的信任危机,且几乎无法被修复。

香港廉政公署表示,调查仍在进行,很可能继续采取执法行动。对于长实集团来说,这真的只是个开端,李泽钜想要挨的住风险,仅凭报表上那些数字可不管用,怎么解决集团的信任危机才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