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周佛海被判处死刑后,妻子跑去向周公求助,周一番话让她冷汗直冒

1949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天陈公博就宣布解散“汪伪政府”。在此之前,周佛海已经在上海挂出了“国民党军事委

1949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天陈公博就宣布解散“汪伪政府”。

在此之前,周佛海已经在上海挂出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的牌子,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让陈公博大骂他是“投机政客”。

陈公博不知道的是,早在1942年,周佛海就秘密投靠了国民党军统局,在特务头子戴笠的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汪精卫和陈公博早就被他卖了。

8月16日,戴笠给周佛海发去电报,要他负责接收上海,同时阻止新四军进入上海。

此后,周佛海大张旗鼓地接受上海,他到处耀武扬威,俨然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他以为自己可以躲过正义的审判,蒋介石也一度打算庇护他,但在人民的一片讨伐声中,他最终没能走出监狱。

周佛海被判处死刑后,他的妻子杨淑慧曾去找周恩来求助,但周恩来的一番话,却让杨淑慧惊出了一身冷汗。

01

周佛海是湖南怀化人,1897年出生,他的家庭属于破落地主阶层。

处在这个阶层的人,虽然生活不那么富裕,但骨子里依然傲气,自命不凡,总想出人头地,但这样的人品行往往不是很好,周佛海就是这样的人。

1916年,周佛海在中学读书期间,曾在作文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若吾能当上内阁总理,也不枉度此一生而光耀祖宗矣!

周佛海志向很大,后来却逐渐演变成野心。

1917年,周佛海所在的中学有几个留学日本的名额,在老师邓竹铭的推荐下,校长给了他一个名额,但必须自费。

为了筹够学费,周佛海的母亲卖掉田地和部分家产,学校和朋友也资助了他一些钱,使他得以乘船奔赴日本。

在日本留学期间,周佛海接触到了关于俄国革命的书籍,他由此对西方历史和国际形势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信仰共产主义,而那时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

1920年夏天,周佛海趁暑假回家省亲,逗留上海时,他在《解放与改造》上发表了很多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引起了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注意,陈独秀还专门约见了他,两人因信仰相同而一见如故,一起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周佛海迎来了人生高光时刻,他在日本鹿儿岛收到一封信,让他返回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他由此成为唯一从境外赶回来的海外一大代表。

那一晚,周佛海一夜未眠,第二天便买票返回上海,与毛泽东一同担任大会记录员。

中共一大做出决策,由陈独秀担任书记,但他当时人不在上海,而是在广州,会后周佛海成为“三人委员会”成员之一,一起主持党内事务,主管经济工作,前后达两个月之久。

可以说,周佛海在党内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只要他好好干,未来定能实现他出人头地的愿望。

然而,就在党刚刚成立的这个关键时期,周佛海却因为私生活出了洋相。

事情是这样的,周佛海16岁的时候,被母亲包办了一门婚事,娶了同乡的郑妹为妻,第二年两人便生下一子周少海。

郑妹十分贤惠,在家相夫教子,虽然辛苦,却从无怨言,周佛海很感激她。

1920年周佛海回国省亲时,经李达的妻子王会悟介绍,认识了上海富家小姐杨淑慧,杨淑慧受过良好教育,是新式女性,追求自由婚姻,与周佛海兴趣相投,一见如故。

在王会悟的撮合下,杨淑慧爱上了周佛海,周佛海十分心动,又不忍心抛弃郑妹,因此感到十分纠结。

回到日本后,周佛海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认为包办婚姻是旧社会的产物,自己作为新社会的人,不应该恪守成规。

于是,周佛海趁着1921年回国参加中共一大的机会,向杨淑慧求婚了,杨淑慧答应之后,他便一纸休书抛弃了郑妹。

当时,周佛海名气很大,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他求婚成功之后,上海《时事新闻》就发表了一篇报道,是这样写的:

周佛海自称是最进步的社会主义信徒,早已在乡间结过婚,听说还有了孩子,可是又在上海与其同乡商界某闻人的女公子大谈恋爱,看来又要再度作新郎了。

杨淑慧的父亲杨卓茂是上海总商会的主任秘书,在上海商界名气很大,听说周佛海有妻有子,就感到非常生气,便极力阻止杨淑慧嫁给周佛海。

然而,杨淑慧铁了心要嫁给周佛海,竟然在一个夜晚跳窗逃走,跟周佛海私奔去了日本!

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原本不是什么大事,当时跟周佛海情况类似的大有人在,但他处置不当,被当成了负心汉,名声逐渐败坏。

02

周佛海返回日本后,与杨淑慧的生活过得很拮据,加之两人有了孩子,就更艰难了。

这时候,日本方面得知周佛海加入了共产党,便对他进行严格限制,在生活和环境的限制下,他的革命信仰开始动摇。

事实上,周佛海当初入党的动机就不纯,既是为了革命,也是为了实现个人野心,当他意识到在弱小的政党内无法得到发展时,他便知难而退了。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周佛海学成归国,随即接到戴季陶邀请,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月薪高达200元。

戴季陶也有留日背景,之前就对周佛海十分关注,此次邀请周佛海,是为了发展壮大国民党。

周佛海接受了戴季陶的邀请,不久广东大学校长邹鲁又以240元月薪邀请他当教授,他的生活一下子富裕起来。

戴季陶和邹鲁都是国民党右派,在二人的影响下,周佛海逐渐产生了脱党的想法。

这年9月,周佛海宣布退党,周恩来曾几次上门劝说,但他为了高官厚禄和个人前途,铁了心要加入国民党。

此后,周佛海拿起笔杆子,对我党发起猛烈攻击,大肆抹黑和造谣,还声称“攻击共产党,是我的责任,是我的义务”,因此得到蒋介石赏识,成为其麾下一位得力谋士。

周佛海下定决心效忠蒋介石,发生在北伐时期,他见蒋介石麾下的北伐军节节胜利,军事实力十分强劲,认为蒋介石必能掌握政权,便决定誓死效力。

为此,周佛海从汪精卫处逃走,跑去投靠蒋介石,蒋介石因此大为感动,便对其加以重用。

1932年,周佛海为了进一步巴结蒋介石,特意撰写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一书,为蒋介石独揽军政大权提供了理论基础,蒋介石十分高兴,下令将此书定为国民党中高级干部必读课本。

此后,周佛海官职不断升迁,一路做到了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兼第五组组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军衔相当于少将,是蒋介石身边重要的智囊,也是国民党“文胆”之一。

自从跟了蒋介石,周佛海就飞黄腾达了,他更加认为自己的选择没错。

03

周佛海以文笔见长,对共产党又十分了解,那时候蒋介石正在极力打压共产党,所以他便成为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在这个命运的关键时刻,周佛海再次做出了错误选择。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军队接连败北,日本展示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让许多人感到悲观,比如汪精卫,他就认为“抗日必败”。

与汪精卫观点类似的还有周佛海,他留学过日本,对日本也很了解,也认为中国赢不了日本。

这时候,国民党内部形成了以汪精卫为首的求和派,试图对日本人妥协,以和平方式拯救国家。

周佛海很赞同汪精卫的主张,便打算倒向汪精卫,他曾公开表示:

日本人并没有吞并中国的意思,共产党才是我们的心头之患。现在我们不去打共产党,而去惹日本人,那不是拿鸡蛋去碰石头吗

当日本“三月灭亡中国”的幻想破灭之后,开始对中国政治人物进行诱降,周佛海便与高宗武、陶希圣一起组织了所谓“低调俱乐部”,极力劝说蒋介石停战求和,理由是“中国国力不足,战争只可适可而止,应准备外交接洽”。

此后,周佛海又给汪精卫出谋划策,因为他精通日语,故而成为与日本接触和谈判的负责人,成为汪精卫投日的主要策划者。

1938年11月,在周佛海的策划下,汪精卫与日本签订“重光唐密约”,承认伪“满洲国”,与日本达成共同“防共”协议,并拟订了建立伪政权的办法。

次月,周佛海随汪精卫逃往越南河内,第二年两人又飞抵日本,取得了日本支持建立伪政权的最终保证,不久汪精卫便宣布与蒋介石决裂,蒋介石则宣布开除周佛海党籍,并通缉汪精卫。

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担任主席,周佛海作为“元勋”,当了所谓“行政院”副院长。

随着伪政府的成立,大批追随汪精卫的汉奸云集到周佛海身边,周佛海感到志得意满,认为自己的苦心谋划终于开花结果了,曾在日记中写道:

国民政府还都,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重飘扬于石头城畔,完全系余一人所发起,以后运动亦以余为中心。人生有此一段,亦不虚生一世也。

那时候,“汪伪政府”的一号人物毫无疑问是汪精卫,周佛海表面上是三号人物,地位低于二号人物陈公博,但因为他掌握军事、经济、金融和外交大权,还掌握着警察和特务,并拥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税警总团,故而权势比陈公博高,汪精卫都被他给架空了。

这时候的周佛海可谓风光无限,而他也在“卖国求荣”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干了很多坏事。

不过,周佛海没开心几天,就觉得自己可能错了。

1941年底,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将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拉入战争,起初日本还占据优势,但没多久美国就开始发起反攻,日军节节败退,继而影响到中国战场。

周佛海一直在关注国际形势,眼瞅着日本逐渐陷入困顿,他心里开始打鼓。

经过谨慎思考,周佛海认为,日本虽然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不利,但在中国战场还有优势,他便决定脚踏两条船,暗中投靠重庆,观察局势变化,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1942年10月,周佛海背着汪精卫和陈公博,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送到重庆交给戴笠,说自己当初跟随汪精卫是受了欺骗,现在打算悔过自首,请蒋介石予以接纳。

戴笠向蒋介石做了汇报,蒋介石思索片刻,认为周佛海如能提供“汪伪政府”的情报,对抗战是很有好处的;再者,他当时正在为如何对付新四军而发愁,如果有周佛海的帮助,岂不两全其美。

于是,蒋介石在周佛海的信上回复了一个“可”字,戴笠又将信转交给周佛海,周佛海大喜过望,自此成为戴笠领导下的情报人员。

当时,戴笠给周佛海的任务是,除了提供“汪伪政府”的情报之外,要重点防范新四军,遏制新四军的发展,同时抢占东南沿海,为日后接收做准备。

04

周佛海认为,只要自己牢牢背靠蒋介石这棵大树,日本即便战败,自己也能逃过一劫,但前提是自己必须有所表现,以此作为“投名状”。

为此,周佛海做了这样几件事:

首先,他向戴笠提供了大量军事、政治和经济情报;

其次,他将军统人员秘密安插到“汪伪政府”,并将被捕的军统人员保释出狱,还配合军统实施初锄奸行动,利用“借刀杀人”之计,杀掉了“76号”特务头子李士群等人。

再次,他利用手中职权,组织“伪军”对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发起了数次“围剿”,让新四军遭受了巨大损失。

1944年,汪精卫在日本去世,陈公博继任“主席”,周佛海则成为“行政院长”,权势更胜以往。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戴笠向蒋介石建议,可以“协调”伪军充任临时受降部队,蒋介石同意,他便授意周佛海组织人员接受上海,并防范新四军进入上海及周边地区。

此后40天,周佛海以“行动总队司令”的身份,成为接收上海的国民党大员,可谓风光无限。

不过,在国民普遍呼吁惩办汉奸的浪潮之下,周佛海最终没能独善其身,人们纷纷抨击蒋介石重用、包庇周佛海,蒋介石迫于压力,只得下令戴笠将周佛海抓捕到南京。

起初,周佛海被严密保护起来,先后住在白公馆和美军顾问梅勒斯寓所,待遇非常好,但后来蒋介石再次遭受舆论压力,不得不下令将周佛海交法庭审理。

周佛海在南京受审时,书写了一份辩解书,对自己叛变投敌的可耻行为,要么一笔带过,要么百般抵赖,甚至进行美化,重点将他投靠军统之事大写特写,夸大自己的功绩,还说戴笠可以为自己作证。

不过,法庭没有采纳周佛海的证言,而是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的罪名判处其死刑,没收全部财产,剥夺公权终身。

判决下达的时候,周佛海吓得呆若木鸡,妻子杨淑慧则当即提出上诉。

要说杨淑慧也真是有情有义,当初周佛海参加共产党,她也跟着入党,还当了交通员;在日本时生活很苦,她一边带娃一边做饭,却毫无怨言;等到周佛海叛变投敌了,她也不离不弃,还纵容周佛海在外边花天酒地养女人;这一次周佛海被判处死刑,她发誓一定要救丈夫。

起初,杨淑慧找了陈果夫、陈布雷等人,请他们代为说情,但都被蒋介石拒绝。

杨淑慧救父心切,竟然病急乱投医,便来到梅园新村30号找周恩来,当时周恩来正作为代表与国民党进行和谈。

当初,周佛海脱党之时,周恩来曾多次劝说,还让杨淑慧进行劝导,杨淑慧不但不劝,还鼓动周佛海加入国民党。

所以,周恩来再见到杨淑慧,自然没什么好脸色,当杨淑慧提出过分要求时,当即进行反驳,大意是:

当初,我劝周佛海不要退党,你却说每个月要交70元党费,实在太可惜,还劝周佛海退党,周佛海走上不归路,你有很大的责任,也是协从者,没把你交给法庭审判,已经是宽大处理了,现在还敢来说情!

周恩来的话把杨淑慧惊出一身冷汗,便不敢继续说了,只得悻悻而归。

不过,杨淑慧最终还是救下了周佛海。

1947年除夕,杨淑慧抗告失败,周佛海随时有可能被枪毙,杨淑慧着急万分,便找到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陈方,让陈方告诉蒋介石,周佛海如果被枪毙,她便将蒋介石写给周佛海的几道手谕公之于众!

陈方认为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手谕公开,蒋介石便声名狼藉了,便火速向蒋介石汇报,蒋介石很快就召见了杨淑慧,杨淑慧倒也没有不依不饶,而是跪在地上哭泣求饶,蒋介石便对她说:

这几年的东南沦陷区,还亏了佛海,一切我都明白。起来,安心回去吧,我会想办法的。让佛海在里面休息一两年,我一定放他出来。

果不其然,周佛海真的没有被枪毙,1947年3月司法部发布公告,说周佛海在日本投降前,对维护京沪杭等地治安有大功,蒋介石决定予以特赦,由死刑改为无期徒刑。

周佛海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便赋诗一首,表达了劫后余生的快感,还对东山再起,继续为蒋介石效力充满期盼。

在提篮桥监狱关押期间,周佛海的待遇很好,吃喝不愁,杨淑慧还经常带子女去探视,如果再熬几年,形势缓和了,说不定真能出狱。

然而,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周佛海自入狱后心脏病就加重了,在杨淑慧保外就医的请求被拒绝之后,他最终于1948年2月痛苦地死于狱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杨淑慧晚年开始悔悟,凭借记忆协助我党找到了中共一大会址,算是替周佛海为国家做了一点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