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号,一则关于“黑龙江五常市大量燕子滞留地面”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不少网友看到这个突发情况,比较担忧这个动物异常的情形,会不会是灾害将至的预兆呢?目前专家已经对此做出了回应了。

据悉,从视频中看到,数十只燕子散落在民居前的空地上,飞行艰难,部分甚至奄奄一息。对此,生态专家迅速给出回应:这是短期内断崖式降温导致的自然现象,与灾害预兆无关。

“往年这时候燕子早就飞走了,今年一下子冷得太快,它们可能还没准备好。”五常市当地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
9月中旬以来,黑龙江省遭遇罕见强冷空气袭击,五常市最低气温从15℃骤降至0℃左右,并伴随雨夹雪天气,仿佛一夜入冬。

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分析,燕子迁徙主要依赖气温和光照变化触发。此次降温速度过快,燕子体内能量储备和迁徙本能未能及时调整,导致部分群体滞留。
“低温会使燕子身体僵硬,飞行能力下降,同时昆虫数量锐减,它们无法通过捕食补充体力,最终因饥饿和寒冷坠落。”

不过往往在出现这种动物异常反应时,人们下意识都会比较担心是灾害的预兆,因为动物一般对此比较敏感,比如出现地震等灾害。
然而,面对网友“灾害预兆”的猜测,多位专家予以否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生态学家解释,候鸟因天气突变滞留的现象在自然界并不罕见,尤其在高纬度地区。

“燕子对气温极其敏感,若在迁徙窗口期遭遇寒潮,很容易出现群体性应激反应。这属于正常的生态适应过程,与地震等地质灾害无任何科学关联。”
黑龙江省气象台数据显示,今年9月以来,北极涡旋南下势力偏强,导致冷空气频繁侵袭东北地区。这种气候波动虽属极端,但仍在自然变率范围内。

而且目前也没有发现其他动物的异常举动,加上地震中心的监测数据都是正常的,所以不必担心。
事件发生后,当地林业部门和志愿者迅速展开救助。五常市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已将部分体弱的燕子转移至温暖室内喂食,待气温回升后分批放飞。“如果市民发现坠落燕子,可先将其放置纸箱中保暖,并补充葡萄糖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