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浙江省高校排名“大洗牌”!浙大之下,谁是最大赢家?

近日,软科正式发布“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此次排名中,无论是全国高校的格局分布,还是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均亮点

近日,软科正式发布“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此次排名中,无论是全国高校的格局分布,还是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均亮点纷呈,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的新一轮关注。

从地域出发分析,京沪双城高校在不同学科榜单中持续呈现的“绝对垄断”格局,在竞争激烈的“工商管理学”榜单中被成功打破。

全国前十高校浙江独占两席——除本省佼佼者浙大之外,另一所便是向来低调的浙江工商大学。

该校作为商务部在全国仅有的2所共建高校之一,秉承商科办学传统,经管类学科实力稳步攀峰。继去年软科排名创下历史新高后,该校工商管理学学科今年再获突破,位列全国第9名,并首次入围中国顶尖学科。这也是浙商大自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2017年首次发布以来,第一次摘得顶尖学科。

相比区域高等教育力量间的“博弈”,浙江省这一独特的“双星现象”背后所展现的,对于下轮双一流增选的“野心”,或许更值得关注。

(2025软科最好学科排名 工商管理学 部分)

经济强省的学科突围:从“一超多强”到“群星闪耀”

审视浙江的高等教育版图,一个议题被长期讨论:作为连续跨越7万亿、8万亿、9万亿元GDP台阶,稳居全国第四的经济强省,其高等教育发展是否与经济地位相匹配?

(图源:浙江新闻)

省内,浙江大学作为连续10年蝉联“中国高校第三强”的顶尖高校强势领跑。然而,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必然表现为多元主体蓬勃发展、特色优势交相辉映的并进姿态。

(软科官网)

正是在如此迫切需求下,浙江工商大学这所地方财校,一方面聚焦自身的传统商科王牌,强势突围,寻求“并立”,在工商管理这一关键学科的影响力榜单中,与浙大同步跻身“顶尖”之列。

另一方面,放眼该校学科全局,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均进入前7%,数量位居全省第3,3个学科已经迈入中国顶尖或一流学科行列,紧跟浙大、国美进入“区域学科建设第一梯队”,成为全省非双一流高校第一。

同时,该校共14个学科上榜,占已有学科近9成,与去年相比,共11个学科实现排名进位。且上榜学科数高于北京化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数据表现不可谓不亮眼,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突围。

(图源:软科)

再看省内其他高校表现,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音乐学院同样手握顶尖学科,以强劲实力组成浙江高教“第二极”;再加上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温州大学,虽说“顶尖学科”方面暂无进账,但多个学科均排名全国前50%,整体学科实力亦不容小觑。

(浙江省拥有顶尖学科的非双一流高校)

(仅圈选上榜学科数破十的非双一流高校)

如此一来,上述众多高校携手,不仅打破了外界对于浙江高等教育“一超多强”甚至“一强多弱”的刻板印象,更预示着浙江长期以来被诟病“高教洼地”的尴尬处境,或在下一轮双一流评选中寻得破局之法。

从“洼地”到“高地”,关于双一流的“预言”

观察高校长期以来的发展规律我们不难看到,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

自2024年11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以来,2025年1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进一步强调,要“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建设范围”。

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为第三轮“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更互有效激发了各地区和高校的双一流建设积极性。

政策推动下,浙江省也明确提出冲刺“双一流”的目标,并划定包括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予以重点支持。

将重点支持高校与本次软科榜单交叉对比可见,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2所高校同时包揽“顶尖学科”与“政府支持”。

而在浙江省经济总量持续攀升、迈向十万亿大关的宏观背景下,社会对高质量财经人才与前沿经济研究的需求愈发迫切,作为全省财经类高等教育“唯一代表”的浙江工商大学,明显动力更足。

总之,未来随着“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在学科这类关键评价指标上表现优异的高校,获得政策和支持的可能性势必增加。

作为过去建设成效的总结,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启发,本次软科排名中的系统性优势正是一种对于未来浙江省“双一流”高校格局的有效“预告”。

我们相信,浙江“高教洼地”破局之日,转瞬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