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义灭亲”的官二代,非曲婉婷莫属。
她靠着亲妈贪污的赃款在加拿大吃香喝辣,冲浪、美容、社交、跟市长谈恋爱,却天天在网上哭诉“妈妈冤枉”挑衅着所有人的神经。
2023年,她发行热门歌曲《最好的安排》,却不复《我的歌声里》的成功,反而全面翻车。
只因这首歌里的“母爱”令人不齿。
她唱得越大声,就有越多的人知道——曲母张明杰,是贪污3.6亿、害死无数工人、毁掉千百个东北家庭的犯罪分子。
1
1983年,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里,张明杰夫妇迎来了他们的宝贝女儿——曲婉婷。
她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果然,1989年,曲婉婷刚刚6岁,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场面出现了。
她过生日那天,客厅里突然多了一个庞然大物——一架崭新的钢琴!
黑得发亮的琴身,雪白的琴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1989年,全国老百姓一年平均收入不到2000。
绝大多数家庭,省吃俭用365天,能攒下几百块就烧高香了。
而曲婉婷的手下的那架钢琴,价值五位数。
1999年,更震撼的一幕上演了。
16岁的曲婉婷,拖着行李箱走进了机场。
目的地:加拿大!要读的学校:顶级音乐学院!一年学费:20万人民币!
那时候普通人家一个月工资也就几百块,老百姓的家庭,不吃不喝一辈子,才够人家一年的学费。
可曲母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到了温哥华,曲婉婷过的更是神仙日子。
别的留学生住宿舍,她住独立公寓。
别的学生打工挣生活费,她专心搞艺术创作。
组乐队、租录音棚、买顶级设备,每一样都是天价。
2012年,所有的投资终于有了回报。
曲婉婷的首张英文专辑《Everything in the World》一经发布,立刻在北美引起轰动。
温哥华、洛杉矶、纽约、多伦多,四大城市巡回演出,场场爆满!
这就是金钱的力量!
多年的天价培养,终于造就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音乐才女。
2013年春晚,更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
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曲婉婷和杜淳一起深情演唱《我的歌声里》。
亿万观众通过电视屏幕,第一次认识了这个海归音乐才女。
新浪娱乐盛赞:“曲婉婷作品正如她的名字,婉转动听。”
媒体把她包装成励志典型,所有人都以为,她会成为华语音乐的骄傲。
可是,2014年,震惊东北几十年的贪污案黑幕被彻底揭开,曲婉婷的母亲落网!
所有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所谓的音乐才女,是他妈妈吸干了无数个东北家庭,才“供出来”的。
2
2009年冬天,哈尔滨原种繁殖厂的门口聚集了一群人。
他们不是来上班的,是来领下岗补偿金的。
这些工人个个愁眉苦脸,眼里全是绝望。
厂子要黄了,大家都得滚蛋,这最后一波补偿金,是他们挺过那年冬天的救命稻草。
这些工人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的生计就指着厂里这点补偿。
“听说每人能拿1万9,虽然不多,好歹能撑一阵子。”
有人小声嘀咕着,眼里闪着最后一丝希望。
可当他们拿到补偿金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傻眼了!
信封里的钱轻飘飘的,根本不对劲。
打开一看——妈的!才一千多块钱!连承诺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这是打发叫花子吗?”人群中有人怒吼起来。
一千多块钱,在当时的哈尔滨能干什么?
买点米面油盐,最多撑个把月。
可马上就要入冬了,零下20度的严寒,没有暖气就是死路一条!
工人们冲进办公室找领导要说法。
可厂领导也是一脸无奈:“兄弟们,别为难我们了。上面就批了这么点钱,我们也没办法啊!”
“那钱呢?说好的1万9呢?”
“这你们得去找副区长,改制工作是她负责的,钱也是她经手的。”
很多工人去政府上访,想要个说法。
可所有的举报,都杳无音信。
绝望开始在工人中间蔓延。
因为,哈尔滨入冬了。
这些下岗工人,拿着那点可怜的补偿金,连取暖费都交不起,老人孩子挤在一个被窝里瑟瑟发抖。
有的工人,白天出去找活干,晚上回家看到家里人冻得嘴唇发紫,心如刀割。
更惨的是,有人撑不住了,没钱吃饭、没钱看病,最终选择了自杀。
而他们本该拿到的救命钱,正躺在曲婉婷的银行账户里,变成了她在加拿大的奢华生活费。
她的妈妈,正是当时负责发放补偿的那位副区长,张明杰。
3
1984年,18岁的张明杰走进哈尔滨市轻工干部学校的大门,开始了她的公务员生涯。
凭着女性身份和民盟党派的优势,她在体制内稳步上升。
2000年3月,44岁的张明杰终于熬到了正职——市建设局信访处处长。
拿着任命书回到家,看到16岁的曲婉婷蜷缩在沙发上做作业,她心中涌起一阵愧疚。
自从离婚后,她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女儿总是一个人在家,母女关系因此变得有些疏远。
一天,张明杰带着曲婉婷去朋友家做客。
朋友家客厅里摆着一架黑色的立式钢琴,6岁的曲婉婷一看到就挪不开步子了。
手在琴键上试探性地按了几下,一首完整的《小星星》就这么被弹了出来。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夸奖曲婉婷有天赋。
张明杰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
“我女儿是天才啊,凭什么要过普通人的生活?她应该享受最好的教育,成为最顶尖的音乐家!”
第二天,她就跑到乐器行,买回一架上万块的钢琴。
搬琴工人把琴抬进客厅的那一刻,曲婉婷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这种虚荣与自私心的满足,让张明杰越来越大胆。
2000年夏天,她决定送16岁的曲婉婷去加拿大学音乐。
机场送别的那个下午,张明杰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女儿去的是加拿大顶级音乐学院,虽然一年学费20万,但这可是“真正的投资”。
一年后的某个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张明杰惊醒。
“妈妈!我得冠军了!我在加拿大的歌唱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电话那头,曲婉婷兴奋得语无伦次。
张明杰无比得意,这证明了她的选择多么正确!
但挂掉电话后,看着桌上那堆账单,她开始发愁。
她心里明白,光靠自己那点固定工资,根本无法支撑女儿在加拿大的奢华生活。
她需要更大的权力。
2002年12月,机会来了。
张明杰被任命为哈尔滨市道里区政府副区长,主管国企改制、征地拆迁。
坐在宽敞的副区长办公室里,张明杰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项目文件,心中暗暗盘算。
这个位置油水丰厚,正是她需要的。
从那时起,她开始了系统性的敛财。
每一个工程项目,每一块征地拆迁,她都要抽取“手续费”。
工程商们心知肚明,想要在张区长这里过关,就得懂规矩。
2009年,一个让张明杰彻底疯狂的机会出现了——一块价值23亿的优质土地分到了她手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