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1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教育发展共同体第一次全体会议暨U云校2025年学术年会隆重举行。本次大会汇聚了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及市教委领导、北碚区教委领导、西南大学领导,以及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海南、广西等地区的47所教共体学校代表。各方力量齐聚一堂,以聚力“扩优提质”,赋能“县中振兴”,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通过“现状呈现—经验分享—思想碰撞”的清晰逻辑主线,系统展示教共体建设成果,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幕汇聚智慧,成果彰显共享
大会开幕式于10月31日顺利举行。重庆市教委领导、西南大学校领导、北碚区教委领导、特邀报告专家、西南大学附中校领导,以及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各地教师进修学校/学院领导、教共体成员校/U云校主要领导等出席开幕式。


欧健 西南大学附中党委书记
为期两天的会议通过系统总结成果、凝聚共识,在交流沟通中借鉴经验,促进各校之间的协同进步,明确教共体发展思路与未来方向,实现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
开幕式上的教共体科学教育成果展示环节备受关注。西南大学银翔实验中学“科学奇迹团”依托实验室与“智创空间”,创新采用“趣味实验搭配创新发明”的形式,将科学实验秀、科技节、科普讲座等优质教育资源输送至两江新区、合川、荣昌、酉阳等多个区县的中小学校。这种生动直观的展示方式,深刻诠释了教共体“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核心内涵,获得与会人员高度评价。


西南大学附中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勇作《西南大学附中教共体建设主题报告》,通过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教共体在教育帮扶中的创新实践。报告重点展示了为县中定制“一对一”帮扶方案、开展“双师课堂”助力边远地区教学、组织专家团队下沉指导等举措,这些实践切实帮助成员校突破发展瓶颈,为参会学校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

张勇西南大学附中校长、党委副书记
在经验分享环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冯亚东、云南省陆良县一中校长王明超分别从“区域实践”“县域突破”角度分享经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格局政策引领方向,统筹构建生态
重庆教共体(紧密型跨区域和区县域内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是重庆市近年来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际协作的重要实践形式。目标是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坚持优质资源公益性、普惠性和可及性,强化优质资源示范引领和辐射扩展,促进基础教育全域均衡、全段优质、全面发展。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江鹏充分肯定了西南大学附中在教共体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并从“高校支持、区域推动、市级统筹”三个维度为教共体建设指明方向。他强调,各方应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创新举措,推动教共体建设取得实效,为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江鹏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
市教委在教共体建设中的统筹规划与政策支持,不仅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更构建了“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教育发展生态。此次西南大学附中教共体建设活动,正是对市教委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与生动实践,既为47所参会学校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更通过“成果展示+经验输出”的方式,为全市乃至全国教共体建设提供了“西附样本”,对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实践铸就格局,担当赋能未来
作为重庆教共体建设的核心参与者与引领者,西南大学附中始终以“实现教育公平、服务教育均衡”为己任,从“嘉陵江畔的一颗明珠”成长为“一校多区”现代教育集团,在教共体建设中形成“实践有路径、成果有数据、影响有深度”的成熟模式。
赵玉芳西南大学副校长
西南大学附中以服务教育优质均衡为核心,构建“四位一体”(区域深耕、集团牵引、跨区协同、跨省联动)教共体格局,通过“机制+架构”双轮驱动推进建设。西南大学附中教育共同体主要以区域深耕,打造优质均衡“主阵地”;以集团牵引,构建区域教育“生态圈”;以跨区协同,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以跨省联动,服务国家战略“大棋局”。同时,西南大学附中还通过系统性的机制创新,搭建保障体系,构建“一书院、三中心”(“1+3”模式)的实体化运行架构,依托“三课三教”模式,和U云校数智平台,以实现教共体学校“特色共生”,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目前,西南大学附中教共体已为成员校量身定制“管理升级、师资提升、学科竞赛、书院式育人”四大系统方案,指导开发特色课程58门,显著提升成员校教学与管理效能,彰显名校服务教育强国的担当。
此次大会不仅为参会学校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更通过成果展示与经验输出,为全国教共体建设提供了“西附样本”。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教育公平,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为教育强国建设持续注入“西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