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小腿上突然冒出几块褐色的斑,不疼不痒的,会不会是老年斑?”
一位55岁的糖尿病患者拿着手机照片,满脸困惑。这样的问题可能经常出现在内分泌门诊当中,许多人不知道,小腿上的异常色斑,可能是糖尿病悄悄拉响的“并发症警报”。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68%的人会出现糖尿病胫前色素斑,俗称“糖斑”。这种斑块不仅影响美观,更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下面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
一、小腿上的“糖斑”长什么样?3个特征帮你识别特征一:位置专一,多在小腿前侧
“糖斑”似有独特“偏好”,它对小腿胫骨前方的皮肤情有独钟。这是因为这个部位皮下脂肪少、血管丰富,长期高血糖会直接损伤这里的微血管和神经。如果你发现大腿、手臂或其他部位出现类似色斑,反而要警惕其他皮肤问题,如老年斑、脂溢性角化症。

特征二:颜色多变,从红到褐逐步加深
早期“糖斑”通常表现为暗红色或紫红色的小疹子,直径约2 - 5毫米,边界清晰但表面平坦。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原本的色斑会渐渐转变为褐色乃至深褐色,其直径亦会扩展至5 - 12毫米,严重时,这些色斑还会相互融合,连成一片。更典型的是,色斑中央的皮肤会轻微凹陷,像皮肤伤口正在愈合。

特征三:不疼不痒
与湿疹、皮炎等皮肤病的瘙痒、疼痛不同,“糖斑”几乎没有任何主观症状。但它的“沉默”恰恰是危险号,当色斑出现时,往往意味着微血管病变,神经损伤或脂质代谢紊乱已经持续多年。当机体处于病理异常血糖状态,糖基化终产物(AGEs)会在皮肤中逐渐沉积。这些物质如同隐秘的“破坏者”,悄无声息地侵蚀并破坏胶原蛋白的原有结构。
与此同时,微循环出现障碍,皮肤难以获取充足营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色素沉着。若出现上述皮肤现象,极有可能是糖尿病糖斑作祟。糖尿病糖斑往往伴随着诸多并发症,我们务必要对此保持警觉,密切留意相关状况。
二、“糖斑”背后,藏着哪些并发症?小腿色斑不是孤立事件,可能伴随着其他并发症。 当“糖斑”伴随小腿发凉,走路时酸痛,患者是间歇性跛行,需警惕下肢动脉硬化。若长期置身于高血糖状态之中,血管内皮的损伤进程将会显著加速,这无疑会对血管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需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如果机体内的胆固醇持续沉积,可能会在血管壁上逐渐聚积成斑块。
时间长了,这斑块可能致使血管出现狭窄,严重情况下,更会引发血管完全闭塞,威胁血液循环。严重情况下,足部溃疡会因供血匮乏而难以愈合。随着病情迁延,这一状况持续恶化,最终会发展成糖尿病足,需予以重视。

我们这里有一个自查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手指感受脚背搏动是否减弱,同时观察皮肤温度,对比双腿,患侧是否明显发凉。还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腿前侧,松开后看皮肤颜色,如果颜色恢复的比较缓慢,这就提示我们腿部皮肤循环差,有很大概率会发展成糖尿病足。

这种现象还可能伴随其他并发症,“糖斑”患者中同时存在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这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肾脏微血管病变与皮肤微血管损伤同源,当小腿出现色斑时,肾脏可能已在“默默受伤”。
出现这一并发症时,我们也会有明显的症状,相关症状就是早上起床时能够明显看到面部眼睑处比较浮肿,同时还会尿泡沫增多且持久不散,夜间频繁起。

皮肤和眼睛的微血管结构相似,小腿色斑往往与视网膜病变“如影随形”。
有“糖斑”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增加2.3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视力模糊、飞蚊症,晚期则可能失明。建议这类患者,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尤其是色斑出现后需缩短至每6个月一次。

在“糖斑”患者群体中,近半数会并发周围神经性病变。这一状况凸显该疾病潜在风险,需引起患者及医疗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这一状况揭示了该疾病在发展进程中,与神经性病变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值得临床高度关注。

早期时,或许仅足部或小腿会浮现轻微的麻木、刺痛之感,恰似一只只小蚂蚁在肌肤上缓缓爬行,带来那难以言喻的微妙不适。随着病情的逐步演进,那种异常感觉会日益加剧。
起初或许只是细微不适,而后逐渐严重,乃至对日常的行走与生活都造成显著影响。
到后期,患者对温度、疼痛的感知能力会大幅下降,比如被热水烫伤却浑然不知,或者脚部受伤却没有疼痛感,这大大增加了感染和溃疡的风险。

简单自测小方法,可以用大头针轻轻刺一下足趾,感受两侧的感觉是否一样,也可以用不同温度的水,注意不要太烫或太冷,来测试足部对温度的感知。如果我们怀疑自己发生了“糖斑”,千万不要惊慌,要及时了解以下措施。
三、发现“糖斑”别慌张,这样做能化险为夷一旦发现小腿出现“糖斑”,千万不要自行判断或忽视,应尽快前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医生将依据你的具体状况,为你安排一系列检查项目。
血糖控制不佳时就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对于这类患者而言,严格管控血糖乃是预防与治疗并发症的根基所在。这包括合理饮食,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还要保证定时定量吃饭。
保持健康需适度运动,每周宜开展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游泳、骑行皆是佳选。与此同时,务必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严格遵循医嘱行事。

“糖斑”处的皮肤比较脆弱,需要特别的护理。每天用温水(水温不超过37℃)清洗小腿,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洁完皮肤后,我们要用干燥柔软的毛巾擦干净,随后用一些保湿类的护肤品,以免引起皮肤破损和感染。如果皮肤出现瘙痒,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止痒的药物。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症,对患者而言,意味着需开启一场漫长的健康管理“征程”。在这期间,持续且细致的病情监测不可或缺,如此方能有效应对这一疾病的挑战。即便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亦不可掉以轻心。
疾病尚有复发之虞,切要遵循医嘱,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如此方能防患未然,守护自身健康。一般来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每3个月复查一次,肾功能、眼底检查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小腿部位的血管超声检查,对于已经有腿部并发症的人群,我们建议三个月监测一次,没有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也要一年监测一次。

预防“糖斑”,从日常点滴做起,合理的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身体的代谢效果,可以多吃一些对肠道有益的食物,例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新鲜水果和五谷杂粮等食物,此类食物颇具益处,还能够延缓血糖的上升速率,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同时,要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如糖果、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此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保护血管和神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糖和血脂。除了前面提到的有氧运动,还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加肌肉量,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
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低血糖或其他损伤。运动之际,切不可忽视准备与收尾环节。运动前,需精心做好热身准备,为身体开启活力序章;运动后,亦要认真进行放松活动,让身心舒缓回归平静。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会加重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要坚决戒烟,限制饮酒量。与此同时,需维持充足睡眠。
每日确保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这不仅有助于身体恢复元气,还对血糖的有效控制大有裨益。此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因为精神压力也会影响血糖的水平。

小腿上的“糖斑”,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发出的重要信号。它就像一个“警报器”,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通过观察小腿皮肤的变化,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蛛丝马迹。
文献参考:
1.腿脚是人体的“血糖仪”!发出以下 5 个信号,一定要警惕.生命时报.科普中国.2024年0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