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原双塔公园探访记:一座明代古塔下的“古今对话”与全龄游玩指南

“周末带孩子逛双塔公园,原以为只是看两座老塔,结果娃蹲在牡丹丛边不肯走,我爸举着手机拍碑刻,我自己在‘双塔书房’翻了半本

“周末带孩子逛双塔公园,原以为只是看两座老塔,结果娃蹲在牡丹丛边不肯走,我爸举着手机拍碑刻,我自己在‘双塔书房’翻了半本《太原府志》——这哪是逛公园?分明是一场跨越600年的文化漫游。”太原市民李女士翻着手机里的照片笑言。作为太原城“古八景”之一的“双塔凌霄”所在地,这座占地89.6公顷的城市公园,正以“古塔为核、园林为衣、文化为魂”,重新定义“传统地标”的打开方式。

双塔之下:600年风雨里的“太原记忆”

双塔公园的核心,是一对并立的明代砖塔——文峰塔与宣文塔。文峰塔高54.7米,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因“培补太原文运”而建;宣文塔高54.76米,稍晚两年落成,两塔直线距离仅20余米,形似“孪生兄弟”,又因高度、层数微妙差异,形成“塔影相叠”的奇观。

“很多人只知道双塔‘高’,却不知塔里藏着‘巧’。”太原市文物局研究员王教授介绍,文峰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每层檐角悬挂铜铃,风动铃响时,“声闻十里”;宣文塔则内藏“阶梯式穹顶”,登顶可360°俯瞰太原城。更鲜为人知的是,两塔基座均雕有“莲花、卷草、云纹”等明代典型纹样,塔壁镶嵌的“功德碑”记录了当年晋商、乡绅捐资建塔的故事——这些细节,正是公园“活态文化”的注脚。

如今的公园,早已跳出“古迹观光”的单一标签:北园保留明代古刹“永祚寺”(双塔所在寺院),南园是新规划的园林景观区,中间由“文化连廊”串联;牡丹园春季万株牡丹竞放,银杏道秋日金黄铺地,碑廊里陈列着苏东坡、傅山等名家手迹拓片,连卫生间都挂着“双塔十二景”木刻装饰……“我们想让游客‘步步见文化,处处有故事’。”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说。

不同游客的“双塔玩法”:从亲子到银发,都能找到乐趣亲子家庭:在自然与历史间“撒欢”

“以前带5岁女儿逛古迹,她总喊‘无聊’。但这次在双塔公园,她追着蝴蝶跑进牡丹园,又蹲在‘古树认养牌’前问我‘这棵树比奶奶还大吗?’”家长张先生说。公园针对亲子群体设计了“微探险”路线:

自然课堂:牡丹园设“植物小侦探”标识牌,教孩子认牡丹、芍药、月季的区别;银杏道旁有“年轮测算器”,用手机扫描树牌二维码,能看到树的年龄、品种;

手工体验:永祚寺前的“非遗工坊”每周六开放,孩子可跟师傅学扎“双塔模型”、捏面人“傅山先生”;

萌宠互动:公园东南角的“松鼠乐园”投放了十余只野生松鼠,孩子拿着松果投喂,家长在旁讲“松鼠与古树的共生故事”。

年轻群体:国潮与古建的“破圈碰撞”

“穿汉服来拍双塔!塔影落在红墙黛瓦上,原图直出都是壁纸。”大学生小吴在小红书分享的“双塔汉服照”,收获5000+点赞。公园近年成为太原“国潮打卡地”,秘诀在于“古意+创意”的细节:

妆造服务:公园与本地汉服店合作,在永祚寺入口设“双塔主题妆造点”,提供“明代仕女”“晋商少奶奶”等造型,租一套服装送“双塔打卡地图”;

光影艺术:夜间开放“双塔投影秀”(每周五、六19:30-20:30),用激光在塔身投射“明代建塔场景”“诗词名句”,配合古筝演奏;

文创彩蛋:公园文创店推出“双塔积木”(可拼出1:200模型)、“塔影书签”(激光雕刻双塔轮廓)、“牡丹香包”(萃取园内牡丹精油),年轻人买来当伴手礼。

文化爱好者:在碑刻与讲座里“深读太原”

“我在‘双塔书房’翻到一本《永祚寺志》,里面记载宣文塔曾因地震倾斜,清代工匠用‘糯米浆+石灰’加固——这种‘古法修缮’智慧,比教科书生动多了。”历史爱好者林先生每周六来公园“打卡”。公园为深度文化游设计了“专家导览”:

定时讲解:每日9:00、15:00有文博志愿者讲解双塔建筑史、碑刻故事;每月最后一个周六邀请高校教授开“太原文脉”主题讲座(需提前预约);

碑刻寻宝:永祚寺碑廊藏有30余通古碑,游客可领“寻宝卡”,找到指定碑刻(如傅山手书《双塔赋》)盖纪念章;

登塔体验:宣文塔开放登顶(需购10元登塔票),文化爱好者可近距离观察“穹顶藻井”“砖雕斗拱”,俯瞰太原城“南有双塔、北有鼓楼”的城市格局。

银发族:慢步公园里的“旧时光”

“我和老伙计们每天早上来打太极,累了就坐在‘双塔茶歇区’喝茶,看孙子在儿童区玩,日子舒服得很。”72岁的王大爷是公园“常客”。公园为老年游客打造了“适老友好空间”:

健康步道:环湖铺设橡胶步道,沿途设休息长椅、遮阳棚,每500米有“健康监测点”(可测血压、体重);

戏曲角:永祚寺广场每周二、四有票友唱晋剧、北路梆子,公园提供免费“戏迷手册”(标注经典唱段、演员简介);

怀旧展览:室内展厅定期举办“老太原照片展”,展出双塔公园不同时期的老照片、市民捐赠的旧物(如1980年代的双塔门票)。

本地玩家实测:双塔公园游玩实用指南

最佳时间:

春季(4-5月):牡丹园2万余株牡丹盛开,搭配双塔背景,是全年颜值巅峰;

秋季(10-11月):银杏道金黄落叶铺地,适合拍“古塔+落叶”氛围感照片;

夜间(周五、六):双塔投影秀不可错过,灯光映衬下塔影更显奇幻。

交通建议:

地铁:2号线“南内环站”B口出,步行10分钟;

公交:乘坐820、831路至“双塔公园站”;

自驾:公园设3个停车场(南门、东门、西门),周末建议早到,避免拥堵。

隐藏玩法:

晨练:6:00-7:30,公园内有太极队、合唱团,可跟着学简单动作;

寻宝:关注公园公众号,每月发布“双塔谜题”,答对可兑换文创小礼品;

跨园联动:从南门出,步行15分钟可达“太原古县城”(夜间亮灯更惊艳),一天串起“古塔+古城”双主题。

注意事项:

登塔需注意安全,穿防滑鞋,避免在塔内奔跑;

牡丹园花期人流大,建议错峰(工作日上午);

园内禁止攀爬古树、刻画碑刻,违者将面临处罚。

“双塔不是冰冷的砖块,是太原人心里的‘精神灯塔’。”王教授站在塔下说,“从前人们来这儿祈福文运,现在更多人来这儿找文化认同——这大概就是古迹最好的‘活法’。”

从孩子的笑声到老人的棋子声,从汉服的飘带到投影的光影——太原双塔公园用600年的光阴证明:真正的文化地标,从不会因岁月褪色,只会因一代又一代人的热爱,愈发鲜活明亮。

(注:文中具体活动时间、票价以公园当日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