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家用洗地机基站安装配置要求》团体标准的发布,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清洁电器行业划下了新起跑线。这份由云鲸智能与添可、莱克、美的、海尔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的标准,标志着中国清洁家电行业从“单品功能竞争”迈向“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转折。

云鲸智能创新有限公司标准负责人罗宇林在圆桌论坛上指出,标准对于后来企业的最大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基本规范和参考。这番话道出了标准对于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既明确了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又为技术优化留下了迭代空间。
标准引领:云鲸建言行业从产品竞争到系统构建
团体标准T/CHEAA 0052—2025的发布,系统性地规范了具备自动上下水功能的基站式洗地机的安装环境、配置要求、施工流程和质量检验。
罗宇林强调,协会标准把落地实施性作为第一要务,通过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了这份家用洗地机空白领域的技术规范。这一表述揭示了标准制定的核心原则——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该标准在协会官网全文免费公开,体现了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开放态度。罗宇林表示,此举目的是打造一个环境,让龙头企业的技术经验向行业传递科学指导。这种知识共享机制有助于整个行业在设计、装饰环节就考虑到标准要求,避免后续的适配问题。

作为业内首家推出自动上下水洗扫地机的企业,云鲸通过技术同源的先行产品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持续进化。罗宇林透露,协会已建立标准反馈机制,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向协会反馈,包括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将推动标准根据行业需求实时更新。
云鲸以创新迭代驱动价值竞争
面对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云鲸智能探索出了一条以技术迭代驱动价值增长的发展路径。罗宇林在论坛上回顾了产品进化历程,指出云鲸从最开始决定做洗地机,就通过市场检验不断迭代技术。
产品形态的持续创新是云鲸突破竞争的关键。据罗宇林介绍,云鲸第一款产品面临的重要难点是操作面积问题。云鲸将洗地机的形态从水箱清水箱分离,改进为基站式设计,明显减轻了用户使用负担。

水质残留是洗地机行业的共性难题。罗宇林分享了云鲸的解决方案,他们意识到用水清洁地面一定会有水残留,现已开发出多种解决方案,包括通过材料创新和专门的投入改善材料的吸水性能力。
云鲸在2025年9月推出的S3 Max Island系列进一步拓展了自动上下水技术,创新配备“十合一全能立方仓”,集成了自动补热水、自动排污水、滚刷热水自清洁等十大功能,让用户彻底告别洗地机的繁琐维护。
云鲸与上游供应商深度合作,对产品细节进行精细优化。罗宇林提到,云鲸的服务厂家包括很多天河企业,对前刮条等部件进行了专门改进,在回拉时已经达到了非常好的水平。这种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使云鲸能够在产品细节上建立竞争优势。
云鲸从功能满足到痛点破解
云鲸智能始终将用户体验置于产品研发的核心位置。在圆桌论坛上,罗宇林坦言当前产品仍存在用户痛点,他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例如,用户经常会忘记倒污水导致产生异味。
对于这一行业共性难题,云鲸已经开发出部分解决方案。罗宇林保持了技术人的严谨,指出他们已经尽到最大努力,但目前只能保证7天不产生异味,这还没有完全达到消费者的预期。这仍是云鲸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另一关键。罗宇林从工业设计角度分析了技术挑战,指出从机器人整体来看,云鲸致力于将整个洗地机的第三种系统做小,方便与家居环境融合。
云鲸在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罗宇林指出,产品高度仍是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集成基站的高度很大,所有品牌都面临这个问题。内部结构有没有可能进一步压缩,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方向。
云鲸通过精心调研,优化基站立方仓结构,将占地面积缩小到仅“一株龟背竹”大小,使小户型安装也不受限制。 同时采用直径小至10mm的进出水管,支持6米长距离排污,适配更多家庭安装条件。

对于未来三年高端清洁家电最应该突破的用户痛点,罗宇林给出了务实回答,除了污水异味和空间优化问题,云鲸暂时没有其他更优先的方向。这种聚焦核心问题的态度,体现了云鲸“深度创新”的产品哲学。
写在最后:
从产品创新到标准制定,从市场竞争到全球布局,云鲸智能的发展路径折射出中国清洁电器行业的进化历程。随着“隐序”美学理念的普及和安装标准的落地,我们有理由相信,清洁家电将更好地融入家居环境,从单纯的清洁工具升级为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的发布不是终点,而是行业新起点。正如云鲸代表罗宇林所言,系统技术需要逐步迭代优化。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的双轮驱动,将继续引领云鲸和整个行业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