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板、瓷砖、墙面等硬装类家装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一个普遍问题是:客户很难凭借样板或者产品图,准确判断铺设后的效果。色差、光线、材质质感,以及与家居环境的整体协调,都容易在交付环节造成落差和退单。
围绕“如何更好地让客户预判产品效果”,业内出现了多种数字化尝试。从二维码跳转产品页,到AR试铺、3D在线搭配工具,甚至线下的虚拟现实样板间。这些工具带来的展示体验和投入门槛各不相同,家装商家在选择方案时往往面临信息过载和方向感缺失的问题。
我们调研了目前市面上的几种主流方式,结合多家经销商的一线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展示路径。
一、产品介绍二维码:门槛低,但也能做得专业
在所有展示工具中,二维码的部署几乎是零门槛。只需生成二维码,贴在样板、宣传册、门店导视或寄出的样品上,客户扫码即可查看产品图册、实景案例、施工视频,甚至启动在线搭配工具。
相比起传统的产品手册,二维码的灵活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 内容形式更丰富,支持图片、视频、文档等多种信息组合展示,能完整还原产品的使用和效果;
●支持微信、抖音、钉钉等主流App扫码,客户无需下载其他工具即可查看,适配面更广;
●产品信息可随时更新,二维码图案无需更换,解决了批量物料制作后内容变更的问题。
例如不少商家使用草料二维码生成“一码汇总”的产品介绍页,将多个系列的产品整合在一个二维码中,做成一个产品目录,客户扫码后可快速浏览和挑选,同时页面支持收藏与转发,方便客户保存或分享给家人参考。这种方式已逐渐成为代替纸质图册的新常态。

二、AR/VR:更逼真的虚拟体验,但对资源要求较高
相比二维码这种轻量级方案,AR和VR技术则主打沉浸式体验。AR让客户通过手机摄像头将地板“铺”到自家地面上,实时感受材质在不同光照下的变化;VR则需配合头显设备,进入构建好的样板间中自由切换风格、漫游体验。
优势在于:它能帮助客户突破想象力的局限,真实看到搭配效果,对于减少色差误解和退单风险有显著帮助。但缺点也明显:VR设备购置成本高、维护复杂,AR对手机性能和环境识别能力也有要求。
对于预算充足、门店客流稳定的企业,可在重点展厅设置“AR体验角”,作为差异化服务点;但对于小微门店来说,这类工具更适合作为补充选项,而非基础设施。
三、样板寄送:现实与效率之间的折中方案
让客户把样板带回家,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落地型展示方式”。它提供了真实的触感和空间光线测试,但又比整店参观更便捷和低成本。
据一些平台数据显示,超过七成客户在收到样板后,成交意愿会明显上升。但这背后也有运营成本:样品的准备、寄送、包装以及防止交付过程中的破损,都需投入精细管理。
目前很多商家在样板寄送包裹中会嵌入二维码,例如用草料二维码制作产品介绍二维码。客户扫码后可以浏览该系列的所有花色型号、查看实际铺装案例,甚至直接进入商城下单或留言询问,大大提升了样品寄送的转化效率。
四、3D在线搭配工具:一键试铺,客户自主探索空间搭配
另一个正在兴起的展示方式,是网页端的3D搭配工具。客户可以上传自家户型照片,或选择标准户型图,在浏览器中替换地板花色、墙面材料,实时预览整体空间的搭配效果。
这类工具对客户体验提升显著,尤其在装修早期决策阶段,有助于缩短沟通周期。一些工具还能模拟光照、家具搭配,增强现实感。不过,这类系统往往开发和维护成本较高,自研门槛大,多数商家选择与SaaS服务商合作。用户操作门槛不算低,适合在门店现场或线上直播中引导使用。
五、如何搭建一个成本可控、效果真实的展示体系?
综合来看,几种展示方式各有优劣,选择的关键在于门店的业务结构与预算:
●入门阶段:产品介绍二维码+样品寄送这是当前门店中使用最广、投入最低的一组搭配方式。以草料二维码为例,商家可以自行生成不同系列产品的介绍页,在同一个二维码中结合视频、图文、资料文件和客户留言入口,客户扫码即可浏览、转发、收藏,并与其他系列自由切换。
●进阶阶段:结合在线3D业务体量逐步扩大后,引入3D搭配工具,提高客户在浏览阶段的参与感和自我判断力;
●品牌提升阶段:设立VR/AR体验区在旗舰展厅或设计中心,可选配AR/VR互动模块,拉升品牌调性,形成差异化展示体验。
工具的选择,不必追求“一步到位”,但应该具备“逐步升级”的可能。从二维码页面出发,到3D模拟与样板寄送,再到AR体验的沉浸叠加,每一步都可以独立运作,又能形成完整体系。对于今天的家装商家来说,这也许是性价比最高的数字化展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