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赛主视觉
在深圳市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30强入围项目中,我们总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特殊群体的温暖回应。本期聚焦的“家长加油站”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赋能计划,正是以实际行动关爱心智障碍者背后的家庭,为他们搭建起穿越困境的支持桥梁。
全国约有1200万心智障碍者,他们背后是同等数量承受巨大压力的家庭,这些家庭选择抱团取暖,成立家长组织,通过社会倡导与发声,努力营造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但在发展过程中,多地家长组织面临着专业人员缺失、资金不稳定、资源匮乏及组织发展规划不足等困境。
2024年,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联合多方发起该项目,在桂林、毕节、昆明、邯郸、衡水5地开展互助小组培育、组织建设与社会倡导工作,构建可持续支持网络,助力提升特殊家庭生活质量。项目通过开展家长互助小组的形式,培育组织核心成员,提升社群运营与议题应对的能力,增强核心团队凝聚力。通过半年实践,5个地区已发展出2-3个相对成熟的家长互助小组,在推动融合教育、提供家长心理支持等方向都取得一定成效。
妈妈艺术团的实践,生动展现了项目为心智障碍家庭所带来的积极变化。阳阳妈妈(化名),作为艺术团的一名成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长期以来,我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没什么个人爱好,甚至从没跳过广场舞,身体僵硬得就像机器人一样。最初参与艺术团时,我特别不自信。然而,团里的其他妈妈们非常温暖,她们总能发现我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并给予我赞赏和鼓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变得越来越放松、大胆和自信。现在,即使在家里,我也会抽空练习一段舞蹈。当我开始关注自己时,我发现自己的焦虑感减轻了,家庭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了!”
互助小组让照顾者们暂时卸下“爸爸”“妈妈”的身份,在短暂时光里做回“自己”,当焦虑被分担、孤独被化解,心智障碍者家庭便有了走得更远的力量。项目成效获得权威认可,以家长互助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项目在毕节市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未来,项目将分阶段推进服务:2025年在5个地区孵化家长组织,培育10名核心家长,开展200场互助小组、2期工作坊(覆盖40人)及10场公众倡导并每月提供区域督导;2026年拓展至10-12个地区,各组织孵化2-3名核心家长,使互助小组开展频率稳定率达到60%;2027年实现互助小组参与人数与开展频率稳定度达到80%,形成《初创期家长组织发展策略报告》,推动聘用专职人员以实现组织长效运营,持续为心智障碍者家庭注入温暖与力量。
每个家庭都值得被温暖相拥,每位照料者都不应独自前行。期待更多力量携手同行,让照料的负担不再沉重,让每个心智障碍者家庭都能在守望相助中,看见生活的光亮。
后续,我们还将为大家带来更多深圳大赛30强项目的精彩故事,敬请继续关注!
注:本文案例素材及相关数据均由项目方提供。
大赛背景
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由深圳市民政局主办,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承办,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植根十余年的创新实践,不断优化全国推介、公益创投和评选展示相结合的社会化赛事运营理念与模式,以基层基础民生服务需求为导向,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以及社会救助对象、精神障碍患者、临时遇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遴选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优质公益慈善项目,建设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库,搭建开放、多元、务实的公益慈善项目创投赋能实践平台,助力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