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两万多人的精锐军,有轻机枪900多挺,重机枪为何就21挺?

在上期文章中,咱们介绍了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在1938年初的编制、兵力情况。简而言之,当时的第59军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调整

在上期文章中,咱们介绍了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在1938年初的编制、兵力情况。

简而言之,当时的第59军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调整,军直属有特务团,并辖有第38师、第180师两个师。

其中第38师辖第112旅、第113旅、第114旅;第180师辖独立第26旅、独立第39旅。

上述的第113旅和独立第26旅为互换番号,以加强第180师战斗力;另外独立第39旅为天津保安队改编,原独立第39旅已不存在。

因为各旅均为二团制,故而当时的第59军有10个步兵团,以及1个军属特务团,全军兵力为21000人,基本属于满编状态。

而且此时该军所辖的步兵旅、团,还是原先第29军时期的编制,故而比较容易推测其装备情况,尤其是机枪方面。

在当时的国民党军中,原第29军部队属于装备轻机枪较多者,但其所配的重机枪却极少。

比如以日军获取的1936年时第29军的实力数情报来说,当时张自忠将军的第38师便有轻机枪858挺,而重机枪却只有28挺(含高射机枪10挺),两者之间的比例极不均衡。

而在后来的第29军正式编制中,其所辖的步兵旅、团中,无一挺重机枪的配置;而辖4个步兵旅的师中,唯有师属特务团编制下的机关枪营会配重机枪。

该营辖4个机枪连,其中第1-3连为重机枪连,标配18挺重机枪;第4连为高射机枪连,配6挺高射机枪。

一个将近2万人编制的步兵师,却只有24挺重机枪/高射机枪的配置,这其实是不够的。

但不知道当时的第29军到底是怎么想的,在部队中配置极少数重机枪的同时,却又比普通部队多配了轻机枪,故而造成了轻重机枪配置失衡的现状。

第59军是以原第38师的班底组建的,该部在平津作战时有一定损伤,但主力尚存。

由于其旅、团编制并未改变,该军当时也未得到新的机枪补充,故而其轻重机枪比例悬殊的情况还是未能得到改观。

以1938年临沂之战时期张自忠将军所发出的电文为据,该军原有轻机枪926挺,重机枪21挺,两者之间的比例相差达40多倍。

这也就造成了第59军单以轻机枪计,并不比中央军嫡系差;但以重机枪而论的话,甚至连装备差的杂牌军都不如了。

很显然,以这21挺重机枪的原装备量来看,还是属于军属特务团机关枪营的;电文中没提高射机枪,但很显然这一项也不会有太多。

至于轻机枪926挺,其大致的配备情况我们推测如下:

其一个步兵连装备6挺轻机枪,以四个步兵连为一营,则步兵营建制内应有24挺轻机枪。

一个步兵团有3个步兵营,则应配置72挺轻机枪;但步兵团建制内另有轻机枪连,可配9挺或18挺轻机枪。

故而一团建制内应配置的轻机枪数少则为81挺,多则为90挺。

以第59军的10个步兵团计,则轻机枪满编少则有810挺,多则有900挺。

另外步兵旅建制内有一个特务连,该连所配的轻机枪数跟轻机枪连相同,也是少则9挺,多则18挺。

第59军有5个步兵旅,便有5个旅属特务连,故其所配的轻机枪少则有45挺,多则90挺。

而第59军的特务团麾下还有一个手枪营,理应也配有若干轻机枪。

因此第59军总计配备926挺轻机枪的状态,是在其满编标准之内的。

而这个满编标准,即便按照轻机枪连配9挺的标准,步兵团亦可跟中央军嫡系团持平。

但是在重机枪方面,则要差出很大了。

中央军嫡系的步兵团有3个营属重机枪连,每个连配6挺重机枪,则一个步兵团即有18挺重机枪。

可第59军全军的重机枪数,仅略多于中央军的一个嫡系团。

若与日军武器配置相比,第59军的轻机枪同样不虚,而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的重机枪就有8到12挺,一个步兵联队则有24挺到36挺重机枪。

因此在当时的作战中,第59军因重机枪过少,而影响不小。

所以在临沂战后,张自忠将军便上报要求按照补充143挺重机枪,以使得重机枪可以下放到营级。

从后来的武器补充数据来看,第59军在当年夏季得到了24挺川造马克沁和30挺捷克式重机枪的补充。

这54挺重机枪之数,是一个三团制步兵师的重机枪所需数;而第59军有10个步兵团,其原有重机枪实际仅可配置1个团,故而还有6个团的缺口。

在后续的作战中,重机枪应当是陆续有补充的,第59军的编制也逐渐跟其他部队趋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