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华为与广汽集团共同打造的高端汽车品牌“启境”正式开通社交平台账号,加入华为智能汽车生态大家庭。
同日,在华为“2025乾崑生态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正式迎来两位新伙伴——东风汽车旗下“奕境”与广汽集团的“启境”同步亮相。
在华为鸿蒙智行“界”系列名额已满的背景下,同宗同源的“境”系列向车企们敞开了新的大门。继今年9月与上汽通用五菱联合打造“华境”品牌后,华为在车圈打造的“境”系列品牌已在短短3个月内拓展至3个。
对广汽而言,启境是背水一战的关键筹码;对华为来说,它则是“境”字系列模式能否跑通的试金石。而在更广阔的视角下,这场合作背后,还隐藏着华为内部两种汽车合作路线的激烈竞合:一边是余承东主导、已实现百万交付的“界”系列智选车模式,另一边是徐直军力推、正加速追赶的“Hi Plus”深度赋能模式。如今,“界”已满员,“境”正启航,华为的智能汽车棋局,进入双轨并行的新阶段。
从“界”到“境”
不只是名字变了,是玩法升级了
从“界”到“境”,远不只是命名上的变化,其背后是一场深刻的战略逻辑升级。
在启境登场之前,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的“界”字系列已构建起覆盖15万至150万元价格带的产品矩阵,“问界”“智界”“享界”等“五界”品牌,已经打出了响亮的名号。这些车型由华为终端BG主导,采用“智选车”模式:华为不仅参与产品定义和设计,还把新车放进自己的门店销售,甚至直接动用手机用户流量进行转化。这种高度一体化的合作,让问界M7、智界S7等车型迅速打开市场,仅用43个月就实现鸿蒙智行全系交付破百万辆。
但“界”系列的成功,也带来了局限。许多传统车企不愿放弃品牌主权和销售渠道,对深度绑定华为心存顾虑。于是,华为推出了“境”字系列——一种更尊重车企主体性的新模式。
而作为“境”字系列的开篇之作,启境从诞生之初就站上了战略高台,其登场远非简单的品牌扩充,而是华为智能汽车战略从“技术赋能”迈向“生态共创”的关键跨越**。
启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合作模式。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称之为“嵌入式协作”模式,彻底打破了行业惯例:双方团队合署办公、同步推进,实现了从产品定义、研发落地到营销推广的全链条深度融合。
在启境品牌成立的同时,华为就已经派出了产品、营销、财经等不同领域的团队去到广汽集团驻场办公,和队友“0延迟”的沟通。
广汽则加入了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体)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来提高工作效率。这些系统能够优化研发和管理流程,理想状态下可使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缩短4-6成、节约5-8成的开发资源。
东风与华为合作的奕境,则开创了“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办公”的行业全新合作模式。
华为将全套IPD、IPMS运作机制、全流程质量管控标准及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经验全面赋能该品牌。东风基于56年对整车制造、底盘操控、全产业链的深厚底蕴积累,为奕境打造超级智慧工厂。
“境”字辈在HI模式基础上升级,在这一模式下,车企保留品牌主权与销售渠道,华为则通过其全资技术平台“引望”,以“技术乐高库”的形式,从产品定义起点就深度嵌入研发、生态与技术协同。
这种“销售端弱化,开发端加强”的结构重组,以“深度技术合伙人”身份赋能车企自有品牌。
双轨竞速,华为生态的两种路径
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内部,两种合作模式的赛马机制一直存在。
一个是余承东负责,一个是徐直军负责,还是两种合作模式。有网友表示,“华为内部斗争还是这么激烈,看余承东搞得好闻着味儿来了。”
公开信息显示,华为汽车业务最早是由王军负责,2019年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王军任首任总裁。2020年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由于Hi模式合作的极狐和阿维塔市场表现欠佳。
2021年,余承东出任车BU CEO并大力推广智选车模式。2023年王军从华为离职后,靳玉志接替其职位,而作为华为轮值董事长、副董事长的徐直军是该模式的坚定支持者。
从当前的成绩来看,余承东所负责的智选模式,明显比靳玉志负责的Hi模式占上风。
在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透露,截至10月底,鸿蒙智行全系交付突破100万辆,用时43个月。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给出的成绩是,截至今年10月,华为乾崑智驾合作车型的单月销量已突破10万辆。
这一次启境和奕境的亮相,徐直军似乎并没有认输的打算,而是以Hi Plus模式,缩小与余承东负责的智选模式之间的差距,意图争夺更多的市场和合作伙伴。
产品定义、设计、研发、供应链、制造到营销,华为的团队都深度参与,该模式与余承东负责的智选车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产品的销售还是在车企的渠道,后者是华为的终端渠道。
在营销渠道上的区别,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来说,影响并不大,毕竟很多人买“界”系列品牌,主要是冲着华为的智驾去的。
但是,从问界、享界等五界品牌的新车营销来看,华为在营销上的优势十分显著。这也是余承东负责的智选车模式能成功开拓汽车市场的关键竞争力之一。

如今的华为乾崑已链接14家车企,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已覆盖鸿蒙智行、阿维塔、深蓝、东风岚图、东风猛士等品牌,目前量产上市车型已达33款,覆盖15万至百万元价格带。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城区领航辅助功能新车销量达162.8万辆,其中华为乾崑解决方案搭载量45.2万辆,占比27.8%。在35万元以上豪华市场,这一比例高达53%。
随着“奕境”和“启境”加入,华为智能汽车生态呈现出清晰的双轨格局。
一方面,鸿蒙智行“五界”阵容(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已经饱和,目前已实现43个月交付破百万台的成绩,预计2026年可实现下一个百万台。
另一方面,“境”字系列通过技术深度赋能,为希望保留品牌独立性的车企提供了新选择。这种双轨并行战略,使华为既能通过“界”字辈统一品牌形成市场合力,又能通过“境”字辈扩大技术赋能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并未将二者对立,反而有意构建互补生态。“界”系列统一品牌、集中火力打透市场;“境”系列则以灵活模式吸纳更多传统车企,扩大技术覆盖半径。这种双轨策略,既巩固了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又为其在不同合作诉求下提供了适配方案。
车企的算盘,借力华为破局转型
作为广汽集团的“头号玩家”,启境被列为“最高优先级”项目,是“再造新广汽”的关键抓手。
在合资品牌竞争力下降、自主品牌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广汽迫切需要推出新爆款车型,以稳住市场份额。根据广汽集团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数据,公司单季度净亏损额达到17.74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了3.77亿元;前三季度同样转盈为亏,净亏损额超过40亿元。
改革成为广汽寻找新突破口的一个选择。2024年11月,广汽发布三年“番禺行动”,要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60%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
今年10月,广汽的董事长冯兴亚谈及改革进展时称,广汽进入了“战时状态”。每天都要进步,每天都要创新。
无论是从看得见的销量和利润,还是从看不见的体系流程变革上,广汽把“宝”押在了与华为共同打造的启境身上。
启境品牌切入的是30万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个市场目前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格局:一端是以特斯拉Model Y、蔚来ES6等为代表的“大众豪华”车型,另一端则是理想L9、问界M9等聚焦家庭用户的“全能旗舰”。
而启境瞄准的,正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价值空白”——为那些觉得主流车型不够个性、又认为顶级旗舰过于臃肿与昂贵的新一代年轻精英,提供一款兼具动感设计、顶级智能与驾驶乐趣的“Dream Car”。
而这也是“界系列”未能完全覆盖的年轻用户群体。按照规划,2026年,启境品牌将同步发力两大细分市场,分别推出一款SUV与一款轿车。其中,启境首款车型计划于明年年中正式登场。
另一方面,东风奕派总经理汪俊君透露,与华为历时三年共创的“奕境”品牌,是双方集中优势资源,投入百亿资金、三年深耕的战略成果,实现了从研发到用户的全流程突破。
据悉,此前该品牌在东风内部代号为“DH”,是首个汽车央企与华为深度合作打造的汽车品牌,合作双方开创全新的合作模式,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办公,联合集中双方优势资源,瞄准高品质家庭用车市场。
未来,奕境将构建覆盖多级别、多车型的丰富产品矩阵,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4月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后续每年至少有一款全新车型上市。
棋盘已布好,棋子已落下。
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靳玉志宣布将ADS Pro高阶智驾下沉至15万级车型,2026年预计20多款车搭载。鸿蒙座舱已实现L3级能力落地,并通过MoLA智能中枢联动生态应用,在导航纠错、多模态交互等场景展现出类人能力。
对于华为而言,“境”字辈的推出是其智能汽车生态从“主导者”向“赋能者”身份延伸的关键一步;对于广汽和东风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产品发布,更是一次关于未来的豪赌。
在智能汽车竞争的关键窗口期,华为通过双轨并行战略正实现生态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