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八零九零后而言,小时候集水浒人物卡的那段时光无疑是最幸福的,每天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与朋友分享自己又集到了哪些角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把那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名号给记住了。
不过对于作者施耐庵而言,要创作一百零八个形象各异的好汉,那谈何容易,若一百零八人都是顶尖强者,也难免让人觉得这故事没有主次之分。
他们虽是与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一一对应,其实这帮梁山好汉也并没有那么玄乎,总归还是一帮肉体凡胎的凡人罢了,不可能个个都如武松、鲁智深一般勇猛。
(武松剧照)
因此梁山之上其实也是有混子的,不过若是那角色名列地煞,也就算了,若是混子混入了三十六天罡,那便让人难以接受了。
而有一个混子就用阴招赢过武松,最终自己也被其他人阴死。
一、近乎无敌的武松
尽管《水浒传》中并没有所谓的主角,但作者施耐庵更偏爱哪些角色,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至少那“武十回”中,武松就算是主角一般的存在,从景阳冈打虎,到怒杀西门庆,再到血溅鸳鸯楼,武松就是近乎无敌的存在。
甚至他在醉打蒋门神时,还展现出了书中唯一一个有名称的招式。
(蒋门神剧照)
说是:“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不难想象,当初他能轻易躲过那猛虎的进攻,多半也是因为用的这身法。
然而即便是强如武松,也并不是没有败绩的。
二、唯一的败绩
提到武松的败绩,多数人可能会想到他与卢俊义的那次交手。
毋庸置疑,卢俊义就是梁山所有武将中天花板一般的存在,没有人敢说自己单挑能赢这家伙。
武松也确实是在梁山群雄围攻卢俊义时,与那玉麒麟有过一次交手,他也确实是败走了。
不过那一次,算是败绩吗?
还真不算,因为武松是依照吴用的命令,当时他只与卢俊义斗了三个回合,就诈败而逃,此时书中明确了是诈败。
其实武松真要与卢俊义斗到最后的话,这一战还真有可能是武松取胜,道理很简单,就因为此时的卢俊义已经受了伤,又与多位好汉车轮战,已不是全盛状态。
(卢俊义剧照)
而另一位好汉,则是凭借自己的阴招赢了武松,当然,他并未伤到武松,也只是把武松打跑。
那人即是“没羽箭”张清。
张清在梁山排名第十六位,这位置可不低了,要知道梁山也是论资排辈的,作为最后一位上山的天罡战将,他居然能坐上第十六把交椅,足见他有些本领在身上。
不过在笔者看来,张清那本领是上不得台面的,始终只能算是阴招。
但有一点要承认,他确实是赢了武松,当时的情况是鲁智深已经被张清的飞石打伤了,武松前去救大哥,结果也被那张清打得抱头鼠窜。
书中只道是:“鲁智深担着禅杖,此时自望见了,只做不知,大踏步只顾走,却忘了提防他石子。正走之间,张清在马上喝声:‘着!’一石子正飞在鲁智深头上,打得鲜血迸流,望后便倒。张清军马一齐呐喊,都抢将来。武松急挺两口戒刀,死去救回鲁智深,撇了粮车便走。”
这一回是属于张清的高光时刻,后来的他,就没这么风光了,甚至可以说是尽显水货风采。
(武松、鲁智深剧照)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张清最终是在征方腊时随董平一同前去挑战厉天闰与张韬,继而被对方一枪刺死。
你没记错,不过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算不算正统《水浒传》,其实也没个定数,因为后五十回的剧情,压根就不是施耐庵写的,既然这个旁人续写的版本可以被视为正统,那其他基于前七十回去创作的《水浒传》续篇作品,自然也可以被视为正统。
而那清代作家俞万春创作的《荡寇志》中,梁山好汉们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三、另一版结局
为什么笔者觉得《荡寇志》的设定更合理?
就因为这个版本中,梁山好汉的结局足够惨。
他们是主角团,为何他们惨,反而更合理?
很简单,就因为原作者施耐庵早在故事开篇就说了,洪太尉放走的是一百零八个魔君,梁山好汉与他们一一对应,自然不是什么好人,事实也确实如此。
因此这个版本的结局才真是大快人心,而张清的结局也格外让人觉得解气。
那是《荡寇志》第一百三十四回,此时连战邓宗弼、辛从忠、张应雷、陶震霆四大高手,但他的飞石绝技却是连发十五发都没能命中敌人,用了一辈子阴招的他,终于翻车了。
(张清剧照)
此时书中是这么写的:“张清手中一石不觉自发。陶震霆在阵云中见石子飞来,急提那卧瓜锤追准了一锤击去,那石子回势愈大,不偏不倚{石暴}转去,正着在张清鼻尖上,血流满面。张清几乎跌倒,勒马逃转。陶震霆急挂双锤,取出洋枪,扳开火机,砰然一响,正中张清后颈,翻身落马。”
照说这陶震霆也真是耍赖,人家张清好歹用的是飞石,他倒好,直接掏出火枪来了,任谁挨了那火枪,也得一命呜呼啊!
不过话说回来,张清这也算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吧?正经武艺不行,靠阴招混得高位,这个结局,才最适合他这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