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优秀学生到职场失意人:你的安全感,正在悄悄的毁掉你

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对于安全的追逐就已铭刻进本能。在婴童时期,我们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呱呱大哭;幼年时,又会因为无人陪伴,

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对于安全的追逐就已铭刻进本能。

在婴童时期,我们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呱呱大哭;幼年时,又会因为无人陪伴,而无止境的哭闹;到了成年,会因为害怕,不敢离职;因为失败,不敢尝试;因为拒绝,不敢行动......

安全是一个好的事情,意味着没有风险,内心安定,足够的安全感可能让我们身心愉悦,情绪高涨。

但太过于追求安全感,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小心它悄无声息的毁掉你自己。

01过度的安全感正在【毁掉你】,且悄无声息

很多时候,安全感是一个很可怕的情绪。

它会用一个看不见的牢房囚禁它的奴隶们,然后用恐惧做墙,用痛苦做水泥,直到你完全没有力气离开它,和它融为一体。

很多有潜质的人,都毁于这点——不少体制内年轻的劳务派遣工,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我的朋友老刘,大学成绩一直不错,深受辅导员和老师的喜爱,不像我这个吊车尾,走到哪都是神憎鬼厌。

毕业后,我和他都进入油田,成了一名【劳务派遣工】。

刚开始时,我们觉得这活太舒服了,一个月真正干活的时间就1-2周,压力不大,收入还行。但时间久了,我们发现一个现实,作为【劳务派遣】是没有前途而言的,那些年长我们数十岁的老员工就是最真实的现状。后来,我们有骂过制度的不公,有吐槽过现实的遭遇,还谈到跳出来这件事。

但唯一不同的是,后来我鼓起勇气,扔掉一切,对抗家庭,选择了离开;他却摇摆不定,始终下不了决定。

在我临走之前的那天,他对我说:我有些惶恐和害怕,等攒些钱了再说,兄弟你好好在外面干,到时候我出来了,你给我引路!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离开,我再见他时,却感觉他老了好多,神色黯然。那天他和我谈了很多,最后用《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那句话表明了心情: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它,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

我想,他大抵再也离不这里了。

虽然这并非极糟糕的一件事情,至少还有工作,至少日子还能向前。

但我却想到了前些年唐山收费站被撤裁的那个视频,30多岁的下岗员工跟领导抗议“我们把青春都耗在这了”,“除了收费,我们啥也不会”。

若干年之后,是否他也会不幸,遭遇同样的窘迫?

或许会发生,或许不会,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前些年他如果鼓起勇气,肯定要比我做的好的多,比现在好很多。

放在整个社会环境来看,我见过太多的人都是如此:

*除非我已经找好了另一份工作,不然我是不会离开现在的公司的。

*嫁错人总比不嫁人好。

*已然熟悉的痛苦总强过未知的痛苦。

*事情看起来对我有利,但真正行动起来就太冒险了。

*我投这家公司简历肯定被拒绝,还是免受打击吧。

*这么多人都在竞争,我上去了多半惹人笑话。

..............

说这些话的很多人原本有能力有才华,配得上更好的生活,但都在内心的牢笼里,悄无声息的被同化,失掉了未来。

可惜!

02成长后才发现,世间从不存在真正的安全

2016年曾上映过一部电影《房间》,主演丽布·拉尔森还凭借此片荣膺奥斯卡影后。

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孩遭邻居所骗,被囚禁在一个上了电子密码锁的小房间里7年,并在被囚禁的第二年怀孕,生下了一个男孩……

男孩在那个狭窄的房间里生长了5年,他认为”房间“就是整个世界,他熟悉”房间“的角角落落,对他来说,房间最安全。

男孩5岁生日刚过没多久,母亲就开始告诉男孩,在这个“房间”之外,有一个更大的世界,电视里边播放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男孩一开始完全无法相信,说母亲是骗子,过了很久才慢慢认可。

后来母亲告诉男孩一个计划,要想办法离开房间,结果男孩听说自己要离开”房间“,太害怕了,哭着恳求母亲,说我还太小了,等我6岁再做。

后来母亲的计划成功了,获救的隔天,躺在医院敞亮病房里的男孩瑟瑟发抖,询问母亲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房间“……

从局外人来看,“房间”是囚禁之所,男孩和母亲身处其中,生杀予夺完全听凭老尼克的心情,哪里有一点安全可言?但局内人的”男孩“,却认为那10平米不到的房间是最安全的地方!

这种思想像极了我们太多人,我们总认为,当下的环境,当下的选择是最好的,当下是最安全的事情,最有安全感,最没有风险。——但现实何尝不是一个10平米不到的屈辱房间。

我们不过是只是找了个笼子把自己困了起来,在这个笼子里安于现状!安全吗?其实根本不是。

在这个”笼子“待得越久,反倒越不安全,直到有一天,我们会连带着失去生存的能力。

就在几年前,江苏常州淹城野生动物世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牛虎大战”,为了让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的百兽之王重现虎威,工作人员将一头一岁左右的牛犊放入虎区。

起初,这只名叫“唐龙”的15岁白虎,见到牛犊后勇猛地冲了上去,撕咬并试图扑倒牛犊。没想到,真是验了那句老话:“初生牛犊不畏虎”,勇敢的小牛犊奋起抵抗,用牛角狠狠地顶撞老虎。

从未见过这阵势的“唐龙”被这头“猛兽”的追击乱了阵脚,开始在园内四处躲藏。为防止老虎被牛犊所伤,工作人员只能将老虎引入圈内。十几分钟的较量,以老虎的失败而告终结。

老虎尚且如此,何况于人。而且人不同于老虎,老虎能在动物园饲养下过一辈子,人能依靠谁呢?

03最大的安全,是接受人生的不安全性

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人生的无常,因此,最大的安全,是接受人生的不安全性,然后在这样的认知之下,让自己具备更强大的力量。

我前几周写过一个观点,提到做普通人其实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其实就点明了这一点,越是过度追求所谓平凡和安全,越是不安全。

要知道,每个人的一生都差不多,要经历的挫折痛苦也都差不多。生活不会因为你的选择,特意给你降低难度,反倒会因为你的普通,压到你喘不过气来。

14年我来上海时,遇见的伙伴的各自不同的经历,就极好的验证了这件事:

大师兄涛哥是公司的元老,从东莞到上海,一直跟随老板和公司,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遗憾的是,一番忠诚,并未换来任何改变,入职8年,他的收入都没有超过5000元。

我曾与他谈心,问他为何不离开。他说之前离开过半个月,去做其他产品销售,感觉太难了,最后还是回来了。现在年纪越大,越发不敢了,还是这里安全。

然而,他微薄的收入要肩负起孩子的抚养,还有他自己的生存,在上海这个城市,5000元太难太难了。后来,我离开后,曾几次邀请他出来,帮他推荐工作,都没什么反馈,回头思量,我想可能他再也很难离开,心魔在此,没有解药,只能在夹缝里,面对生活的苦。

二师兄和哥也是公司最早的一批员工,大学专业是软件开发,在公司做的却是采购。收入和涛哥,还有我相当,也不是很受老板待见,时常挨骂。

然而,有天他突然要说自己离开,拾起软件开发的工作,当时在我们看来,他技能都荒废好久了,着实非常冒险。出去以后,我们的观点对了一半,他几年内换了几家公司,受了不少挫折。但他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后,生活则走上了正轨。这几年听说他都在苏州买房,安家落户下来。

而我,在离开的时候,同样觉得非常惶恐,同样不知道何去何从,但我有一点非常明确,再留在这个所谓”安全“的壳里,就再也不会有未来。

在做出那个决定之后,受到过很多人的诘问,还被老板无情的打击后羞辱,现实却是,离开以后,接受现实的无常,我却活的越来越好。

其实不就是如此吗?如果远古时期的人类,始终蜷缩在山洞,东躲西藏,不直面大自然的不确确性,不了解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如今哪来人类文明的辉煌和个体的安定?

最大的安全是什么?接受人生的不安全性,去武装自己,不停止脚步。

04总结

关于安全感,作家张小娴写过一段话,我觉得可以做个最后的诠释:安全感终归来自你自己,只有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梦想是别人拿不走的。

外物的安全,总是起起伏伏波折不定,没有所谓的绝对安全。沉溺于自己打造的”安全屋“,不过是像电影【房间】中那个男孩一样,倘若不改变,迟早一天,灾难会悄无声息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