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的亲情,在金钱面前为何如此脆弱?今天要说的这个事儿,让无数人心里五味杂陈。小琳,一个努力上进的女孩,18岁那年,父母离婚,父亲按照离婚协议,承担她的学费,还每月给她2000元生活费。本科四年,父亲一直信守承诺,小琳也在父亲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学业。
可谁能想到,本科毕业,23岁的小琳决定继续深造读研时,父亲的态度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父亲在支付了第一年读研费用后,就以“子女已成年、读研非法定义务”为由,拒绝继续支付后续费用。小琳满心委屈,她觉得父亲既然当初签了离婚协议,就该依约支付她读研期间的费用,于是她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父亲能继续履行约定。
法院审理后,依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判定父母仅对“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负有抚养义务,而接受研究生教育并不属于法定抚养范围。而且,父亲月收入仅4000余元,在本科阶段已经履行了义务,如今实在无力继续承担读研费用,最终驳回了小琳的诉讼请求。
看到这个结果,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小琳不过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未来,选择读研提升自己,这有什么错?父亲当初签协议的时候,难道就没想过孩子可能会有继续深造的一天吗?虽说法律有规定,读研不是法定义务,可亲情难道就仅仅用法律条文来衡量吗?血浓于水,在孩子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父亲却因为经济压力和所谓的“法定义务”选择退缩,这该让小琳多心寒啊!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可在这个故事里,小琳的后盾却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倒下了。也许父亲有自己的难处,4000多元的收入,要维持生活确实不易。但亲情不该是简单的金钱交易,更不该在困难面前轻易崩塌。小琳的遭遇,让无数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孩子感到担忧,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在现实面前的无奈。
这件事也让我们反思,在法律和亲情之间,我们该如何找到平衡?父母的爱,难道不应该超越法律的界限,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吗?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亲情的温暖中茁壮成长,也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
案例来源:大参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