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114万到52万!河南新安一案件贪污金额“跳水”,两份判决书互打耳光

——六旬翁十年申诉未果,撬门盗证、不合规审讯、百万索贿…这起案件疑点何时厘清?一份判决书说银行取款“大部分是本人签字”,

——六旬翁十年申诉未果,撬门盗证、不合规审讯、百万索贿…这起案件疑点何时厘清?

一份判决书说银行取款“大部分是本人签字”,另一份却称“大部分非本人签字”,两份矛盾证据却共同给同一个人定了罪。检察单位指控的114万贪污款,两次审判后直接“砍半”剩52万;关键证人当庭承认不合规审讯,法单位却视而不见。如今,62岁的张先生已申诉十年,妻子被逼病故,孩子活在“贪污犯家属”阴影里,这起存在多处疑点的案件,究竟是审判过程中的瑕疵,还是另有隐情?

一、从正常上班到证据消失的构陷链条

2012年5月16日清晨7点10分,时任镇民政所长的张先生像往常一样开车去镇里上班,他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阴谋已进入最后环节。7点30分,三名自称检察单位反渎单位雇佣工的人将他强行押走;而就在他被抓前,他办公室安装的单层铁皮防盗门,锁芯已被人撬开,室内存放的2010年危房改造现金发放票据、盖有村民私章的发放名单等无罪证据,全部不翼而飞。

同事王某辉第一时间将撬门事件上报副镇长赵某东,赵某东又汇报给镇书记刘某卫,但刘某卫仅以“可能是检察单位搜查撬的门”回应,未调取大厅监控核查。其实,这场撬门是刘某卫与新安县检察单位反渎单位副领导刘某霖的合谋——被偷的证据能直接证明47万余元危房改造款早已现金发放,一旦曝光,“贪污”指控便不攻自破。

被抓后,张先生遭遇40余小时不间断不合规审讯:反渎单位人员嘶吼威胁“老实交待采用收入不计账贪污多少金额,建新敬老院受贿了多少?”,反渎单位领导张某尹拿出“停其大儿子工作、让小儿子休学”的虚假通知书施压,还诱导他按预设“草稿”招供,承诺“只要配合他们招供就办取保候审”。2012年5月18日,在未办理拘留证的情况下,他被强行送进看守所。看守所期间,他被提审20余次,其中15次属于外提,直到2012年“7.27事件”险些闹出人命,看守所强烈反对后才有所收敛。

二、漏洞百出的“罪证”:判决书中的矛盾与篡改

2014年,新安县法院以“贪污52.61万元”“滥用职权挪用民政专款用于敬老院建设”判处张先生有期徒刑十一年合并执行十年,但判决所依据的部分证据存在不一致之处,引发争议。

(判决书,张先生提供)

职务描述被蓄意篡改:张先生是市县民政单位任命的“民政助理”,镇里任命的民政所长负责统筹民政工作,庭审过程中书记员靳某君(其兄靳某飞为本案办案人员)却在庭审记录中故意改为“会计助理”,通过混淆职责范围,贴合“贪污”指控的需要。

两份判决书证据描述矛盾:(2013)新刑初字号判决书称,涉案银行取款凭证“大部分是客户本人签字”;重审后的(2014)新刑初重字号判决书,却改口为“大部分非本人签字”。两份截然相反的表述,均被用作定罪依据,证据链逻辑混乱。

关键证人证言相互冲突且来源违法:针对“三项增补资金18.92万元贪污”的指控,判决依据的王某玮、王某环、崔某艳三人证言存在根本矛盾:王某环称“取现金后存为存单交张先生”,王某玮说是“直接交现金”,崔某艳对关键细节“记不清”。更关键的是,王某环当庭承认,2012年5月17日夜被不合规审讯至休克送医被医治的事实,却被法院无视。

违规搜查后关键证据消失:检察单位至少4次搜查张先生办公室,却只承认后2次,对5月17日的违规搜查拒不承认——因此次搜查张先生还没有被拘留,搜查没有让其到场;其二,领导刘某霖知道撬门,故意不让张先生到场,三是便于隐匿证据,有隐匿证据的行为。但王某玮当庭证实“这次搜查她在场并开有搜查清单”,但这份清单最终“被人要走”,后又改口称“搬屋弄丢了”。

核心转账凭证被隐匿篡改:财政所会计王某乐开具的“转杨某峰等205户471699.49元”转账支票,一是民政所无法记总账,二是虽然现实是现金发放,为给财政所提供记账凭证必须要提供转账单,于2010年6月4日从杨某峰账户转至各对象账户上。调取的转账支票却被检察单位隐匿,拿出“转杨某峰471699.49元”的存根联,故意去掉“等205户”,将集体转账歪曲为个人控制资金。

贪污金额反复“缩水”且无合理说明:新安县检察单位最初指控张先生贪污114.15万元,一审首次判决认定60.54万元,重审后降至52.61万元,金额多次变动,被告人对判决结果不服一直上诉申诉,而检察单位并未提起抗诉,这均未给出合理依据。

三、藏在案卷外的内幕:百万索贿与舆论构陷

案件之外,一些其他情况也对当事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影响。据张先生的控告材料显示,新安县检察单位办案人员借案谋私,索贿金额累计超128万元,形成“分级分赃”的利益链条。

2012年2月至5月立案前,反渎单位5名工作人员向其勒索28万元,搜查人员还偷走办公室5000元现金和多本有钱存折;案件发回重审时,为确保开庭时张先生不当庭揭发侦查人员受贿,也明知张先生有合法的财产来源难定罪,检察单位通过“中间人”欺骗张先生妻子,以“不起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退还320万元扣押款”为诱饵,索贿100余万元——其中时任检察领导马某弟得30万元,反渎单位领导张某尹得20万元,刘某霖得10万元。

到了2015年,为要回扣款,缓解家庭困境,张先生提前入狱一个月,找马某弟讨要扣押款,对方却称“据说你丈夫还在申诉,扣款不退”,张先生妻子发现被骗后,当场气晕。经抢救送回家后病情加重,因无钱治疗,几个月后便病故,张先生在狱中未能见妻子最后一面。

为给中院施压,检察单位还策划大规模舆论构陷。2014年洛阳中院提审当天下午,在相关媒体同步刊登《瘦了群众,肥了所长》,虚构“从张先生家搜出267本废弃低保存折”(有搜查清单证明实际仅26本,并有合法来源)、“报道称2012年4月检察单位空降查账”(张先生于2011年2月已调任所长,账目因审计存放在县里)等情节,甚至编造“张先生当庭承认贪污三项补贴款”——但庭审笔录、录音录像中根本无此表述,实习记者以采访领导写的“瘦了群众,肥了所长”一文刊登在日报,当家属质问时,单位领导张某尹也对家属承认“他没见过记者,不知道报道之事”。一切过程是有已经落马的检察领导马某弟操纵所为。

这些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的社会舆论,导致中院最终裁决,维持原判,驳回上诉。“当时全国都知道民政所长是‘贪腐所长’,二审法官根本不敢客观审理。”

(补助发放名单,张先生提供)

四、十年申诉路:阻力重重下的正义微光

2022年刑满释放后,张先生将全部精力投入申诉。他跑遍河南洛阳,收集到30余份新证据:27户村民证言证实2010年上半年已领现金补助,施工队证言证明居住在集中建房点的对象补贴款用于工程,还有撬门事件录音、多个知情人的证言、银行留存的“转杨某峰等205户”原始转账支票(检察单位故意隐匿,仅拿出“转杨某峰”存根联,去掉“等205户”歪曲事实)。

2025年,案件进入河南省高院审查程序,7月听证会上,合议庭认可“现金发放事实”,也注意到“撬门盗证”“不合规审讯”等疑点,多次研究案情并上审委会讨论。但阻力依然如影随形:刘某卫同原办案人勾结怕引起再审,怕撬门事件败露,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刘某卫以“孩子结婚办宴席”召集老干部“统一口径”,进行封口,严禁提及撬门事件;副镇长赵某东以“没印象”不愿作证;检察单位原办案人员甚至扬言“找余罪把张先生再送进监狱”,恐吓其他知情人作证,可是撬门事件 已成了不可否认的事实,知情者出证言作证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62岁的张先生头发全白,他的申诉不仅为洗清个人罪名,更想给妻子一个交代,让孩子摆脱“贪污犯家属”标签。当判决书自相矛盾、不合规审讯证言被采信、索贿内幕藏于案卷之后,若连“疑罪从无”的底线都守不住,受损的何止一个家庭的命运?期待法院能冲破阻力,让证据说话、让正义落地,还张先生一个公道。

(本文内容基于当事人单方陈述及相关文件整理,相关事实及细节需以司法机关最终核查认定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