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教书育人,岂能把重点盯在“家长可提供的社会资源”上

青锋打着深入落实市关工委“校家社协同育人”会议精神及相关实施方案要求的旗号,明目张胆的要求填写“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

青锋

打着深入落实市关工委“校家社协同育人”会议精神及相关实施方案要求的旗号,明目张胆的要求填写“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有网友认为“不合适”。青锋认为,这哪里是不合适,分明是想通过此举,谋取不当利益。

青锋注意到,在相关媒体公开披露上述情况后,涉事学校,也即山西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发布了情况通报,在“向全体家长诚恳致歉”的同时,对他们让填写“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作出解释。

看过该校情况通报的解释,或许不少人的第一感觉是,山西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让填写“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的初衷,或者说出发点是好的。也即“意在吸纳有能力、有热情的家长代表参与校委会建设,共商家庭教育课程设计,推动协同育人落地见效”。

说实在的,单看上述有关出发点的解释,并无什么不妥。但“吸纳有能力、有热情的家长代表参与校委会建设,共商家庭教育课程设计”,把重点放在其有没有可提供的社会资源上,而不是通过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中找出能给学校教学工作提出有益建议,并通过调查问卷找出主动希望参与校委会建设的人选,而只是把能否提供社会资源作为校委会人选的条件,别说明眼人,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都能看出其中的一二,或者说不好听的“猫腻”。

遗憾地是,针对网友对要求填写“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的质疑,山西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情况通报中也只是表示,“学校工作人员未能深刻领悟、理解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仅仅承认“联系卡问询项目设计欠妥,引发家长及社会各界关注与困扰”,而不是从根本上查找有关人员为何要设计出“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这一选项,以及这一调查表又是通过怎样的审核发放到学生或学生家长的手中,更没有认识到如此选项给学校乃至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校本应是教书育人,引导和培养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地方,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对一个人三观的形成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如此通过建设校委会,把重点只放在家长有什么样的社会资源上,传递出如此偏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一旦让孩子由此误入歧途,那对学生,乃至对社会将会带来多么大的伤害?不能不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