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桥是中国最早的筏形桥,又名万安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桥”。它是宋代泉州知州蔡襄倡建的,全长为540米,宽7米,为巨石砌成。

由于洛阳桥所处地段濒临洛阳江入海口,此处水急江阔,潮水涨落造成横的水头冲击力很大,所以靠石块的自重以达到桥墩的稳定是很难的。


当时,人们首创“筏形基础”来造桥墩,并发明了植蛎固基的作法:即先在江底沿桥中线抛石块,建造成筏形基础,再植入牡蛎,通过牡蛎无孔不入,把分散的石块胶固为整体,作为桥的基础,随后在稳固的基础上再用大石块砌出46座桥墩,上面放巨大的石梁,并铺上石板。


石梁的自重很大,搬运很难,所以人们就利用海潮水位涨落的环境特点,采用浮运架桥。

坐落地:福建省泉州市
结构:石结构
类型:筏形桥
时间:1053—1059年,1761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