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基米哇南北绿豆......”前段时间一听到这个我就来气,不是因为不好听,而是因为听得太多了,已经开始听到“哈基米”就“南北绿豆”,根本鉴赏不了这曲子好不好听了,只想跟着音乐扭曲跳舞。
简简单单一句“哈基米”,已经被二次改编创作成蓝莲花版本、跳楼机版本、舌尖版本、nobody版本等等,一个比一个让人摇头晃脑,转发祸害朋友。

1.一只流浪猫让中国所有的猫都叫哈基米
“哈基米之歌”最早出自一部日本动漫里的片段,“哈基米”本身在日语是蜂蜜水的意思,在剧里也只是一段口水歌,但自从它跟一只脾气不好、傲气不羁、喜欢哈气的橘猫形象结合到一起之后,产生了不可控核聚变反应,“哈基米”由此成为中文世界流行文化里浓墨重彩的意向符号。
现在不少网友甚至呼吁,以后只认日文“哈基米”是猫咪的意思,而所有视频里看到的猫咪昵称从此被“秦王扫六合”,管你南北方叫什么“咪咪”、“球球”、“瓜怂”,以后统一都叫哈基米!
它的洗脑和流行程度目前独领风骚,如果许多人会觉得“哈基米”的梗只局限在年轻人幽默的语境里那就错了,只能说他还不知道“哈基米的影响力。”
前些日子“哈基米之歌”现身加拿大多伦多艺术展,魔性音乐让来欣赏艺术的人不知所措;国外许多学校里学生跟随“哈基米之歌”狂热舞蹈;“哈基米”概念火到资本市场,这两天九阳豆浆辟谣发公告说公司没有推出“哈基米豆浆”等产品。

可以想见,哈基米绝对不像其他一阵风的网络热梗,一段时间就销声匿迹,而是随着歌曲的二次改编创作,每隔一段时间就在短视频平台作为BGM背景乐火上一把。
在将来,也许中国网络流行文化符号里唯一能与之一战的就只有抽象坤坤了,(你问我坤坤是什么鸡,我只能说我不知道)抽象坤坤的爆火优势在几年后的鸡年,而没有猫年是哈基米文化唯一的软肋。

2.哈基米文化没有意义,但没有意义就是意义
“哈基米”文化到底是个啥?因为中文里“哈基米南北绿豆”几个字本身没有任何深层次意义,只是日文“蜂蜜”的音译;但是他也不像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日文舶来词,例如“经济”、“消费”、“教育”等等出口转内销的日本汉字。
这玩意儿就是中文网络上各种奇妙组合的产物,就像是石头里蹦出的孙悟空,说好听点是天地灵气孕育,讲白了就是没人看好碰巧了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为超级文化大IP了。
本身“哈基米”文化可以说就没有任何立得住的深刻意义,就是纯洗脑幽默。但没有意义才是最大的意义,这么说有点庄子那味儿了。
我们想想那些流行过又过气的名梗,许多都是从影视剧、社会名人、公共事件里面来的,虽然能一下子病毒传播让许多人知道,但总还是有使用的语境限制,要有关联性才能发挥搞笑幽默的作用,所以来得快去得快。
但是“哈基米”文化作为一个表情包、二次改编的背景音乐,就只是夸张嗨皮的情绪宣泄,本身是作为表现幽默语境的辅助工具,纯属是“润物细无声”了,这样的话应用范围还很广泛。
3.哈基米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当然这一段小标题是夸张了些,我只是想表明“哈基米”的相关IP衍生还是大有可为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没有版权!不会侵权,又有那么多人都认识或者熟悉,可以说有广泛的人群基础,相关文化产业总还是有发挥的地方,再不济搞点小周边还是可以的。
当然了有人会担心它过气,我只能说任何文化符号都会有流行和不流行的时候,有被人喜欢和被人讨厌的时候。就像那什么布布,对吧,毛绒玩具卖这么贵,也还是有市场。
但跟可爱的小动物相关的,一般都会长久不衰,就像米老鼠等等,我可以这么大言不惭的说,哈基米横空出世,中国有了自己的“hello kitty”!
你听说过哈基米吗?会不会听哈基米之歌有些上头呢?评论区讨论吧!
我是大超,点击关注不迷路,聚焦社会热点最前线,我们每天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