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泰国中部地区】
(一)全球大米出口的五强尽管我们一直是全球大米总产量最高的国家,但却常年处于大米净进口的状态——我们的物质生活确实在不断提高,2024年我们一共进口了166万吨大米,其中经济实惠的缅甸大米约为56万吨、价格较高的泰国大米约为47万吨。
以大米的出口能力来看,全球前五名分别是:
印度,2024-2025年度预计出口量达2100-2200万吨,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名,但印度出口大米以中低档为主,高端大米当然也有但相对比例不高。
泰国,预计2024-2025年的大米出口量会继续保持在900万吨以上,位居第二名。越南一般常年排在第三名,各类大米的出口总量保持在700-800万吨之间。
第四名和第五名分别是亚洲的巴基斯坦、北美的美国,每年大米的出口量分别保持在400多万吨、200多万吨——就美国而言,种植和出口粮食的重点一直都不是水稻及大米。

【泰国一直在培育有机水稻品种】
(二)泰国种水稻是天生的2025年搜狐历史频道发布的文章显示,泰国耕地面积为 1500-16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近31%(30.8%),不过联合国世界银行对泰国耕地面积的数据则给出了一个更高的数据:约为171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近33%(32.9%)。
之所以耕地面积与国土面积的比值这么高,确实是因为泰国地理和气候条件很好。
泰国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得益于湄南河水系灌溉,适宜水稻种植,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0%左右,具体播种面积会随着大米市场价格而略有波动。

而且中部平原的气候条件也不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保持在24-30℃。作为水稻最需要的降水,泰国中部地区常年保持平均1000mm的水平,为水稻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
至于泰国的北部多山、南部又沿海,所以没有成为泰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可以发展其他经济作物以及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
最近几年,泰国大米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从2022年到2024年,作为大米出口第一大国的印度,对碎米等品种进行了限制出口,所以泰国大米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泰国大米整体不愁卖从品种上看,泰国大米主要以长粒米、糯米、全麦米和茉莉香米四种,但其实还可以细分,比如作为泰国大米中高档的茉莉香米,至少可以细分出6-7种常见的品种。
就泰国大米的产量来看,其实很稳定,不会出现太多惊喜(当然也不会出现太多惊讶)。

【泰国的长粒米】
比如2023-2024年泰国大米总产量约为2000万吨、2024-2025年按照泰国方面的预测是2010万吨左右,但问题是,印度大米出口已经在2025年初解禁,这意味着中低档的泰国大米又要恢复到2022年以前的竞争状态了。
不过,这么多年已经有很多东盟国家习惯了泰国大米,最为突出的就是印尼,这个东盟十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矿产和煤炭最多的国家,每年需要进口300-400万吨大米——有时还不够,需要继续追加。
以2024年为例,印尼实际进口的大米总量超过4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泰国进口的,其次就是缅甸大米。

【泰国的茉莉香米】
而东盟十国中的另一个大国菲律宾,也是常年依赖大米进口,2024年菲律宾一共进口各类大米约468万吨,比2023年进口约361万吨大米高出近30%。
所以,进入21世纪以来,泰国在正常年份下的大米出口量一般保持在900万吨左右,也有个别年份高于900万吨,比如2024年实现995万吨各品种大米的出口。

【泰国民从在田间劳作】
泰国大米除了每年的出口量很大、保持全球第二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各品种大米的平均销售价格,比起印度大米、越南大米、缅甸大米等要高于不少。
也许正是因为品质一直不错,就连对大米进口持极为保守态度(主要是日本农协要求保护本土大米)的日本,在每年77万吨的大米进口配额中,也会给泰国大米留出28-30万吨的份额,主要以香米和糯米为主。

【美丽的泰国乡村】
(四)很有个性的泰国大米泰国的水稻亩产和杂交水稻的比例,真实情况与大家的印象不太一样。
水稻耕地面积广阔(潜力也很大,主要看市场需求及价格)、气候尤其是温度及降水适宜,再加上泰国大米一直在避开低端品类的竞争、尽管走中高档大米的路线,所以泰国不会过度追求水稻亩产,这是泰国水稻及大米的另一种基本特征。

约75%的泰国水田种植单季稻,通常在6月至12月的雨季期间,种植高秆品种,这些高秆单季稻的平均产量不会超过150公斤/亩。
而需要灌溉的双季稻,在泰国约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20-25%,主要在每年的1-6月的旱季种植改良矮秆品种,平均单产较高,可以达到230-250公斤/亩——这已经是泰国水稻亩产的天花板了。
此外,泰国还有占水稻总种植面积3-5%左右的深水稻,亩产也不会太高。

至于杂交水稻,泰国并不刻意推广,准确地说是比较抗拒,所以泰国的水稻品种一直以常规稻为主,杂交水稻的比例非常低,种植面积不会超过水稻总面积的2%。
所以亩产情况也就比较清晰了,比如我国的第三代杂交稻示范田,亩产干谷普遍可以突破800公斤;引进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的越南,也可以普遍实现300-400公斤的亩产水平。

至于口感、营养以及出口等方面,当然也很明显。
就杂交水稻而言,尽管我们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看起来不多,但间接食用的频率可并不低,尤其是食品工业方面,比如米饼、米线、酿酒甚至饲料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