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孩子,身上都藏着5个“独特印记”,你家有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莞妈。这两天我们在商量国庆小长假出游的事,大儿子突然说:“不如去外婆家吧?好久没见外公外婆了。”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莞妈。

这两天我们在商量国庆小长假出游的事,大儿子突然说:“不如去外婆家吧?好久没见外公外婆了。”

我有些意外,毕竟外公外婆家在乡下,去那见不了什么世面,也没啥好玩的地方。

但孩子坚持要去,所以整个假期行程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跟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孩子,身上总有些“印记”,一说起外公外婆,就眉眼带笑,一放假就爱往老人家里跑,仿佛那里才是他们的快乐老家。

这些“印记”,不仅温暖了孩子的童年,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和人生。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孩子们身上的这些外公外婆给的“独特印记”。

01 那份亲和和依赖,胜过父母

心理学上说,童年期谁满足孩子的主要需求,谁就是孩子的“重要他人”。

我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也是经常被送到外婆家。那时外公外婆就是我的避风港,遇到事情首先想到他们,而不是自己的爸妈。

有什么好东西,也总想着给二位老人带点留点……这份亲和,也不是对父母的疏远,而是对外公外婆的信任和依赖。

小时候他们日夜陪伴、无限包容和接纳,让我始终相信,无论遇到什么事,二老都会无条件地站在我这边。

可惜这份底气没有维持多少年,在我成年之前,二老双双离世,成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02更懂礼数,更有人情味

我家孩子每次去他外婆家,老人特喜欢领着他去串门。每次出门前,她都叮嘱孩子:“见人要打招呼,喊人要大点声……”

刚开始孩子有些害羞,他外婆就自己做示范:“他二奶奶,这是娃从城里带的零食,说给你尝一尝。”

慢慢地,孩子只要见了长辈和熟人,就会主动打招呼问好。那样子熟络又大方,哪怕回到家里,街坊邻居也都夸他有礼貌。

其实没有刻意地教孩子“礼数”,只是老人把待人接物的态度刻在日常里。孩子看在眼里,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03规矩相传,习惯相似

外公外婆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但规矩也特别多。比如:坐有坐相吃有吃相,饭要等人齐了再吃,吃饭要端碗,筷子不能插在饭上……

这些规矩,看似琐碎,却蕴含着数千年传承的生活的智慧。老一辈人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礼仪,什么是节俭。

说到节俭,小时候外婆总把“粒粒皆辛苦”挂嘴边,我们从小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也把它融入了自己骨血里,成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伴随一生的习惯。

我从小爱吃五谷杂粮,口味上也随外婆。如今这么多年过去,走过许多地方,尝过无数美食,可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还是外婆家餐桌上那熟悉的味道,可惜再也吃不着了~

04距离割不断的亲情线

我家孩子自决定要去外婆家后,心早飞到了几百公里外的乡下。时不时打个电话问问外公外婆在做什么,家里养的鸡还好着没……

孩子这模样,让我也想起自己的外婆,若她还在,哪怕是听听声音、唠几句家常,也是种幸福。

这就是亲人之间的牵挂,是时间、距离都无法冲淡的!

我们公司有个同事,都 28 岁了,加班时还会跟外婆打视频,说:“今天做的方案被领导夸”、“肚子好饿”、“下班要去小吃街吃路边摊”。

我们笑她:“你家外婆,是不是你情绪垃圾的回收站?”

其实老人的温柔,从来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给孩子一个诉说的空间。这份耐心,会让孩子知道:不管遇到啥事儿,都有个人愿意听他说,不用急,也不用怕。

05善良与孝顺是最美的传承

我外公外婆是最善良的人,他们曾经对长辈的尊敬,对邻里的帮助,我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而且这些品质,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学着外公外婆的样子,教他尊重长辈,关爱他人。

每当看到孩子争着给家里的老人捶背、往嘴里塞吃的,我就知道这些美好的品质,正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

去年有个老太太在小区里摔了一跤,半天站不起来。我家孩子二话不说跑过去,把人扶起来,还给人送回家里去。

我也是后来才从别人口中听说这件事,我问他:“为什么?”

孩子并没怎么将这事放心上,随口说:“外婆说别人难的时候,能帮就帮一把。”

听孩子这样说,我原本准备了一些“教育”他的话,再也没说出口。

莞妈说

有时候在想,外公外婆从没给我锦衣玉食,只是用岁月沉淀的温柔,让我懂得怎么做人、怎么爱人。

外婆的爱,是夕阳温暖的光,在我懵懂无知的童年里,勾勒出最美好的轮廓。

这份隔代亲情的烙印,有没有在你或你家娃身上留下痕迹?是跟外公外婆格外亲厚,还是爱吃某道外婆做的菜?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