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才情满怀的民国女作家萧红为什么没能和萧军白头偕老?

在群星闪耀、才华横溢的一众民国女作家中,情路最坎坷、结局最凄惨的,笔者认为要数《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了。萧红:从呼兰河走

在群星闪耀、才华横溢的一众民国女作家中,情路最坎坷、结局最凄惨的,笔者认为要数《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了。

萧红:从呼兰河走出的文学洛神

她出生于1911年6月1日,原名张廼莹,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她父亲张延举是当地有权势的地主,性格冷酷自私,对萧红的成长漠不关心,母亲早逝后,继母对她态度冷淡,家庭中缺乏温暖。祖父张维祯是她童年唯一的慰藉,祖父的后花园是她文学记忆的起点,这段经历也成为《呼兰河传》中最温暖的篇章。

她反抗父亲安排的封建婚姻,19岁的萧红离家出走,从此开启了颠沛流离的一生,也让她对封建家庭制度有了更深刻的批判视角。

文学成就:用生命书写的文学传奇

她的代表作影响深远: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以东北农村的苦难为背景,深刻揭露了战争与贫困下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鲁迅为其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

1940年在香港完成的《呼兰河传》,以自传体小说的形式,回忆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与童年生活,文字兼具诗意与悲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传播。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打破传统叙事结构,语言质朴鲜活,擅长以女性视角展现时代洪流中个体的命运,一生创作了《马伯乐》《商市街》等多部小说、散文,总计近百万字,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独特的女性叙事声音。

1942年,萧红因肺结核在香港病逝,年仅31岁,短暂的一生却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萧红短暂的一生坎坷跌宕,可以说集齐了童年丧母、亲爹不亲后娘不爱、少女离家出走、惨遭情郎抛弃、N次相爱又分手、客死他乡、英年早逝等电视剧套路和狗血剧情。

在萧红的两部传记电影《黄金时代》和《萧红》中,又都对萧红怀孕期间和前任分手,马上又有现任甘当接盘侠的经历和事件给予再现和还原。

如果放在现在这个年代,身边哪位二十几岁的女孩遭遇这些奇闻异事,也算的上惊世骇俗了吧,何况是在民国。难怪萧红自己都说过:“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一、“二萧”之恋、英雄救美

在萧红的数段情感经历中,笔者猜想她和萧军的相识相爱最令萧红本人挂怀,也最令后人唏嘘。最初“二萧”的相识有那么点点“英雄救美”的意味,而最讽刺的是此时萧红看上去并不算美,甚至还特别狼狈。

其实,在与萧军结识之前,萧红曾经有过一个未婚夫,名叫汪恩,对于这段感情经历只能用莫名其妙来形容。

1930年,十九岁的萧红为了逃婚,离家出走,攥着仅有的两块银圆,在哈尔滨的街巷里踽踽独行。

三天后,她在江边一家小饭店觅得帮工的活计。老板是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人,盯着她瘦削的身形,嘴角扯出一抹算计的笑:“管吃管住,月钱先记账上。”

萧红没敢反驳,点头应下。

往后的日子,她的生活被无尽的劳碌填满,天还未亮,就得摸黑起身劈柴、挑水,刺骨的井水冻得她指尖发紫;

白天要穿梭在油腻的饭桌间,端菜、擦桌,稍有怠慢便会招来老板的呵斥;

到了深夜,别人都已睡熟,她还得蹲在灶台边,洗堆积如山的碗碟,热水用完了,就用冷水硬撑,冻疮在指缝间蔓延,裂开的口子渗着血珠,一沾肥皂水便疼得钻心。

可她从不敢抱怨,比起家里冰冷的祠堂和父亲严厉的目光,这里至少能让她勉强活下去。

变故发生在一个飘着细雪的傍晚。送走最后一桌客人,萧红正准备收拾碗筷回杂役房,老板却借着酒意,把她堵在了狭窄的过道里。

他油腻的大手猛地攥住她的手腕,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她的骨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贪婪与恶意:“小丫头,我给你口饭吃,你不得好好报答我?”

萧红浑身发颤,拼命挣扎,可她瘦弱的身躯在老板面前如同蝼蚁,根本无法挣脱,绝望像冰冷的河水,从脚底一点点漫上来,淹没了她的呼吸。

就在这时,一声清亮的呵斥划破了饭店的沉闷:“住手!”

萧红抬眼望去,门口站着个穿藏青色棉袍的青年。

他身姿挺拔,围巾裹着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叫汪恩,那个常来饭店吃饭的报馆校对员。

此刻,汪恩大步冲过来,一把将老板推开,顺势将萧红护在身后。“你想干什么?光天化日之下欺负人?”

老板被推得一个趔趄,见汪恩气势逼人,想必不好惹,只能悻悻地骂了几句,灰溜溜地回了后屋。

从那件事后,萧红和汪恩成为了朋友。

汪恩帮萧红辞掉了饭店的工作,介绍她去自己所在的报馆做抄写零工。两人租下了一间带小窗的阁楼,虽狭小简陋,却成了萧红在这座城市里的第一个家。

白天,他们一起去上班。

周末的时候,汪恩会带着萧红去逛中央大街,给她买一串甜甜的烤红薯;会带她去看无声电影,两人挤在人群里,跟着剧情欢笑或沉默;也会和她一起在阁楼里做饭……。

紧接着,他们发展成为了恋人。

不久后,萧红发现自己怀了孩子。当她忐忑又带着期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汪恩时,汪恩愣了一下。

紧接着,萧红一脸幸福的抱着汪恩,激动道,“亲爱的,我们结婚吧!”

汪恩表情古怪,点了点头。

萧红开始悄悄准备婚事,用攒下的钱买了一块碎花布,想做一件新衣裳作为嫁衣;她把汪恩喜欢的书整理得整整齐齐,想着婚后要把小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收拾妥当。

就在她满心欢喜等待着婚礼到来时,汪恩却消失了。

直到这个时候萧红才知道,汪恩一直在玩弄她的感情,从未想过跟她在一起。

刚刚缓过神的萧红就要面对她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她没钱、被遗弃、被囚困在哈尔滨市区一家名叫东兴顺旅馆的仓库里,更要命的是她怀孕了。

萧军此刻就像一位救世主一样救萧红于危难水火,尽管萧军没车没房没钻戒,穷的只剩理想,但丝毫不妨碍萧红笃定要爱萧军一生一世的信念和勇气。

患难见真情,有情饮水饱,东北作家群中“二萧”相知相爱的这个高光时刻注定载入文学史册。可问题是,相知相爱的“二萧”为什么最后会走向相爱相杀、分道扬镳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