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大学教授炮轰初中生要家长接送:别把孩子养成巨婴,家长愤怒回怼

现在的专家已经这么不接地气了吗?指责家长初中生了还要接送,说这是溺爱、是巨婴式养孩子。一位大学教授在公开场合批评家长每天

现在的专家已经这么不接地气了吗?指责家长初中生了还要接送,说这是溺爱、是巨婴式养孩子。

一位大学教授在公开场合批评家长每天接送初中、高中孩子的行为,称这是在 “养巨婴”,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

现在的孩子太缺独立性,他举例说学校新生开学时,最多一个孩子有六个人来接,家长包办了扛行李、办手续等事宜,而外国孩子在零下六度的雪地里光脚行走时,家长却在一旁鼓掌助威。

他认为从小学到大学的持续接送,是精神上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机会。

这也真不能怪家长怼他,你以为家长愿意起早贪黑地去接送吗?

还有人总拿过去来比较,过去和现在能一样吗?

过去的城市规模、道路上的汽车密度、通勤的复杂程度,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仅是“车多”的观感,而是交通事故客观风险的增加。

万一出点意外苦的是谁,难过的是谁?赌得起吗?

学生上学,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天不亮去上学,天黑透透才回家,别说女孩子了,男孩子也不放心这么晚让孩子自己回家。

过去,孩子是在一个半封闭的、邻里相望的“安全区”里活动。

现在城市化也已经不像以前是大院式的熟人社会了,现在一些青少年失踪、意外死亡的报道不是无中生有的。

这些社会新闻时不时地冒出来,让家长们的神经时刻紧绷着。

现在的孩子少了,尤其是独生子女,更将孩子塑造成 “输不起” 的核心资产,使得 “哪怕万分之一的风险也不愿承担” 成为普遍心态。

没有家长愿意起早贪黑,这背后是巨大的时间成本、精力消耗。

是在用自身的辛苦,去置换内心的安宁和孩子的安全。

这恰恰是责任心的体现,而非不负责任的溺爱。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交通状况和教育制度下,家长选择接送初中生,是一个合情、合理、且无奈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