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我们让步了?荷兰首相:中方同意恢复安世出口,对张学政保持免职

11月7日,荷兰首相斯霍夫表示,中国已经同意恢复从中国内工厂交付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不过对张学政的免职决定还是继续保持。我

11月7日,荷兰首相斯霍夫表示,中国已经同意恢复从中国内工厂交付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不过对张学政的免职决定还是继续保持。

我看有人在说,这岂不是我们让步了?

好玩的来了,11月8日,我们这边表示,中国只是同意了荷兰经济部派人来我们这边进行磋商的请求,我们还表示希望荷兰不要只口头表态,要采取实质性行动。

换句话说,荷兰是想要钱又要脸,而我们这边直接把问题放在台面上,要货,就要先有行动。

“同意磋商”就是让步?荷兰的“面子话术”该戳破了

11月5号荷兰首相斯霍夫一开口,不少人就慌了:“中方同意恢复安世出口,还保持张学政免职?这是让步了?”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这说法听着就像商家先喊个高价等着砍,全是话术。果不其然,第二天中方就把话说透了:根本没提恢复出口的事,只是同意荷兰经济部派人来聊聊,还特意补了句“别光动嘴,拿实际行动来”。​

这波反转其实藏着大门道。荷兰那边急着放风“中方让步”,无非是想对内对外都赚个面子——对内能安抚嗷嗷待哺的企业,对外能给美国交差。但他们忘了,现在供应链的主动权早不在欧洲手里了。

安世这公司看着是荷兰的牌子,实则全球70%的产能都在中国东莞的工厂里,每年要造700多亿片芯片,欧洲总部手里的设计图再花哨,没有中国的封装测试,就是张废纸。​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安世11月5号发的声明,一边假惺惺“欢迎中方恢复出口”,一边死咬着“张学政已被免职,任何相反说法都不对”,还加了两个离谱条件:先把之前的晶圆采购费结了,再警告客户“中国工厂10月13号后的产品质量没法保证”。

这话听得人想笑,东莞工厂2021年就升级了先进封装产线,能造高功率MOSFET,年产量都快破千亿了,现在倒说质量不行?说白了,就是想既拿中国造的货,又把中方股东的话语权踢开,典型的“又要又要”。​

我觉得荷兰这步棋走得特鸡贼,既想靠安世赚中国市场的钱,又想顺着美国的意思拿捏中资。但他们没算明白,中方能同意磋商,是给全球供应链留面子,不是怕了——毕竟真闹僵了,欧洲汽车厂先扛不住,大众都已经计划停掉高尔夫、途观的生产线了。​

死咬张学政不放?这根本不是人事战,是控制权争夺战​

很多人盯着“张学政免不免职”这事儿,觉得不就是个CEO的位置吗?犯得上这么较真?要是这么想,可就把事儿看浅了。这根本不是人事问题,是中资能不能保住自己买下来的企业控制权。​

张学政是谁?是闻泰科技的老板,当年花268亿真金白银把安世收过来的人,2020年安世前CEO退休后,他才接的CEO职务。说白了,他是中方股东在安世的“代言人”。

荷兰那边怎么把他弄下去的?9月30号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资产,当天部分外籍高管就要求罢免他,荷兰企业法庭连公开审理都没有,更没给中方申辩的时间,直接就暂停了他的职务。​

这里面的猫腻其实藏不住。早有消息说,6月份美国就跟荷兰放话了,安世想拿美国的出口豁免,“中国籍CEO必须换掉”。荷兰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帮美国打工,借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剥夺中方的股东权利。更过分的是,他们不光免了张学政,还想让闻泰科技转让股权,这跟明抢有啥区别?​

我为啥说这事儿不能让?你想啊,要是这次忍了,以后中国企业出海收购,哪个国家都能随便找个“国家安全”的由头,把中资的人踢走、把资产冻结,那谁还敢出去做生意?2019年闻泰收购安世的时候,可是当成标杆案例的,现在荷兰这么干,就是在砸国际并购市场的规矩。商务部说得特别对,这是“用行政手段干涉企业内部事务”,根本不讲契约精神。​

张学政的职务,就是控制权的“试金石”。中方咬住不放,不是护着某个人,是护着所有中企出海的底线——我花钱买的企业,就得有说话的权利,不能你说换我的人就换,说冻结我的资产就冻结。​

供应链开关握在谁手里?安世的“质量警告”更像心虚​

荷兰安世敢放狠话,无非是觉得自己手里有“晶圆产能在欧洲”这张牌。可他们忘了,半导体产业早就不是“设计端说了算”的时代了,封装测试是最后一道关键工序,这步卡壳,前面的活儿全白干。

安世的产能分布特别有意思:欧洲管设计和晶圆,中国管封装测试。但中国工厂承担的是70%的全球产量,东莞工厂光扩建就投了30亿,能造从分立器件到功率MOSFET的全系列产品。更关键的是,现在车规级芯片的国产替代已经起来了,中国自己能造92%的车规级MOSFET,就算安世的货断了,国内厂商也能补上来。​

荷兰安世发声明说“不保证中国产品质量”,我觉得更像心虚。他们自己也清楚,中国工厂的技术实力摆在那儿,2022年还推出过新的MOSFET产品,要是质量真不行,早没人买了。

他们这么说,无非是想吓唬客户,逼中方让步。但客户也不傻,欧洲汽车协会都已经发警告了,安世断供超过4周,欧洲汽车产能得掉15%,一天损失4000万欧元。谁会跟自己的生产线过不去?​

现在的局面其实特别清晰:中方手里握着供应链的“开关”,荷兰手里握着“设计图纸”,但图纸不能当芯片卖。荷兰想让中方开开关,就得先把控制权还给中方;要是一直僵着,要么荷方低头,要么安世的市场份额就被国产厂商抢走。这根本不是选择题,是现实。​

我觉得这事儿最后大概率是荷兰先松口。毕竟中方已经亮明态度了:磋商可以,但得拿实际行动来——恢复张学政职务、解除资产冻结,这些是前提。欧洲的企业也不会一直陪着荷兰耗,大众、宝马这些车企的压力一上来,荷兰政府就得掂量掂量,是听美国的话,还是保自己的产业。​

说到底,这不是谁输谁赢的问题,是要立个规矩:中资的合法权益不能随便侵犯,供应链的稳定不能当政治筹码。荷兰要是想不明白这点,最后只能是自己吃亏。

参考资料:商务部回应安世半导体问题:中方同意荷方派员来华磋商请求

荷兰首相:中方已同意恢复安世中国出口 对张学政的程序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