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心血管疾病居然是中国居民死亡病因的首位,怎样保持血管健康?

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接收精彩内容、看到不一样的故事张先生今年刚刚36岁生日,前几天在上班的路上,突发左前胸剧烈疼痛
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接收精彩内容、看到不一样的故事

张先生今年刚刚36岁生日,前几天在上班的路上,突发左前胸剧烈疼痛,当时多亏在出租车上,好心的出租车司机立即将他送到就近的医院就诊。

张先生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出现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十分危急,立即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他的冠状动脉三支血管都有病变,其中一支完全闭塞,另外两支严重狭窄。

医生通过给他放置一个心脏支架,开通了闭塞的血管,症状才得到缓解,张先生也因此获救。

这个事情现在想起来还让张先生和他的家人心有余悸,如果当时不在出租车上,而是出差的路上,或者在其他户外环境,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都有哪些,作为中青年人怎样保持血管健康……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一类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如中风)等。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比较多,具体情况如下: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血液和氧气,当冠状动脉受损或阻塞时,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

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过高,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和血管损伤,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肌梗死

也称为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突发性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坏死。

心力衰竭

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律失常

心脏的节律异常,可能表现为心悸、心跳过快或过慢等。

中风

血液供应脑部的血管受损,导致脑部组织缺血或出血,引起中风症状,如语言障碍、肢体无力等。

哪些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遗传等。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过高会导致心脏和血管的损伤和疾病。

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和斑块的形成。

高尿酸:尿酸水平升高除了可以导致痛风发作,同时对血管也有损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息息相关。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糖水平过高,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肥胖: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遗传因素:心血管疾病有遗传的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个体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包括高脂高热量的饮食,缺乏运动,长期吸烟,饮酒过量等。

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是哪几种?

从临床来说,心血管疾病是包括多种疾病的总称,其中比较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是以下几种:

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心脏疾病,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风: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发生破裂或者阻塞引起的脑部缺血或者出血性疾病。中风通常会导致脑功能受损,严重的中风甚至会导致瘫痪等后果。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的病症。心力衰竭患者会感到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心力衰竭会导致死亡。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可能表现为心悸、心跳过快或过慢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晕厥、猝死等后果。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指血管内壁发生病变,导致血管变硬、变窄和失去弹性。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疾病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非常重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等。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干预,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等。

影响血管健康的日常因素有哪些?

吸烟

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二百多万,占全球因烟草使用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吸烟对中国人健康的危害程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烟草中的尼古丁等多种有害成分可以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

饮食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谷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增加,以猪肉为主。鸡蛋、鱼和奶制品的摄入量仍然很低。家庭食用油和烹调用盐的消费量均远高于推荐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高盐、高脂、过量饮酒等,会促进血管损害。

体育运动

保持持续规律的体育运动有利于保持血管健康。有人曾长期观察12万上海成年人运动与心血管发病情况,结果发现:与不参加休闲身体活动者相比,参加中等强度休闲身体活动(如太极拳、跳舞、健身步行等)的上海市民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下降。

健康体重

肥胖者通常过量饮食,而且不喜欢运动,高热量食物过多摄入通常会导致血脂升高,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斑块形成,容易导致血管堵塞。而且肥胖还可以增加心肺负担,严重者可以诱发心肺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心理健康

乐观健康的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常常神经紧张,长期高负荷精神紧张状态可以导致血管痉挛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对中国居民健康的严峻挑战。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和传统印象中不同,空气污染不仅对肺有影响,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死亡。

哪些迹象提示血管健康出现了问题?

中老年人,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口齿不清或者单侧肢体活动不利索等情况,需要警惕脑血管出现了病变。

如果出现了劳累后胸闷、胸痛、憋喘心悸等不适,需要考虑心脏血管出现了问题。如果出现了双侧肢体血压差别过大、间歇性运动后腿痛腿胀、脉搏搏动变弱等情况,需要考虑外周血管出现了病变可能。

如果出现了以上状况,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评估,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中青年人该如何保持血管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

合理饮食

中青年人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乳制品、瘦肉、鱼类、豆类等食物,控制饱和脂肪酸、胆固醇、钠的摄入量,减少食用高糖、高脂、高盐食品。

锻炼身体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健康、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和血压,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中青年人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

不吸烟

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中青年人应该戒烟或者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

控制体重

过重或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中青年人应该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的体重,避免超重或肥胖。

控制血压和血脂

中青年人应该控制血压和血脂,定期进行血压和血脂检测,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治疗。

减少压力

长期的压力和紧张状态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中青年人应该减少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和放松状态。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同时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等,及早发现并得到适当治疗也是重要的。

中青年人保持血管健康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一蹴而就,要注意长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