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互联网是最会玩的就是企业文化,前有阿里取花名:马云叫风清扬,张勇叫逍遥子....明星员工刘涛叫做“刘一刀”,高晓松叫做“矮大紧”,何炅叫做“小炅”......
后有腾讯取英文名(马化腾:pony),拼多多用水果蔬菜(创始人黄铮:阿庄),网易用土气昵称(丁磊:三石),还有华为以姓➕工来进行命名。

按理说,这种取花名是互联网人的共识,目的是为了削弱等级感,提升沟通效率,没什么值得关注的。
万万没想到,因为双十一,三只松鼠的“退货鼠”协议“退货si”,一下子让三只松鼠独特的花名成为了全民热议事件。
三只松鼠的老板本意是打造“食品界动漫做得最好”的差异化品牌,一个鼠系星球,宗旨是: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可是把顾客称为“主人”,本意是想拉近距离,但还是很让很多人觉得尴尬和不适,买个零食都这么尊卑有别吗?


党委班子更是以“鼠**”命名,这么严肃的班底,却赋予这么草率的名字,是不是稍微有些可笑。
在我们单位,党员活动都是以“党员同志门.....开头”,包括平时工作群,人事都以:“各位老师.....”。
哪怕你跟其他人打招呼,大家都是姓➕老师,听起来就很有亲和力。

我感觉这样挺好的呀,工作就是工作,是为了赚钱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没必要非得通过起花名来证明是“一家人”,说白了,这是领导层的无病呻吟。
任正非说过:“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欲望”,管理的目的不仅让员工找到归属感,更重要的是让员工的人生圆满。

之前就听阿里人吐槽过,起花名真的很麻烦,说好听点是扁平化管理,打破层级壁垒,但实际上,领导还是领导,是决定你年底考核拿a还是b,决定裁员名单有没有你。
你不能当着领导的面,勾肩搭背喊花名吧,平时大家上班都很小心翼翼,因为要牢记工牌的颜色,以确保自己不会说错话。

放眼望去,除了大厂外,大部分小型公司都在效仿华为取名:姓+工。
有一次跟其他公司的人对接,对面开口就是:“您好,吴工”,然后另一个人楞了一下,说了句:“我没有八条腿啊?”,简直笑鼠。
那人解释道,姓+工是我们公司的文化,显得比较尊重人。
于是乎,我和同事打开了百家姓,如果有人姓工,“您好,工工,有个问题需要你处理一下?”,难道别人还得说声“喳~”
这班上的也太屈辱了吧!

《千与千寻》中,只要进入了汤婆婆的地盘,就会失去自己的姓名,千寻被剥夺了“千寻”之名,沦为“小千”,意味着她必须脱离人类世界的身份,服从汤屋的(劳作,等级,规则),千寻不再是“娇生惯养的人类小孩”。
就像职场人一样,取花名,意味着在职场,你不再是父母的孩子,朋友眼中的某某,而是被赋予了公司成员的身份。
汤婆婆的地盘是“弱肉强食”的丛林,白龙失去了名字,从此沦为了汤婆婆的奴隶,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尽管取花名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但调侃的人多于批评的人,大家还是很乐意去一个能够取花名的地方,毕竟这意味着收入的稳定,保有自我仍能共生的企业温度。
正如宫崎骏说过:“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你走完。”
无论你在任何地方,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站”,永远都别忘记,自己是谁,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