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华文明对女性的崇高致敬:“女”字被赋予女性的含义,内涵深刻

最早的“母”字并不是指母亲,“女”字也不是指女性,《帛书·老子》和《论语》中留存着二字字义的发展痕迹。本篇解读《帛书·老

最早的“母”字并不是指母亲,“女”字也不是指女性,《帛书·老子》和《论语》中留存着二字字义的发展痕迹。

本篇解读《帛书·老子》中“有名万物之母也”的“母”字。

要把这个“母”字解释清楚,就需要把“女”字一并解释清晰。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女”字并不代表女性,而是代表“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者的含义。

那么,之后这个“女”字为什么会被赋予“女性、女人”的字义呢?

这里面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

一、“母”字的“本源字义”分析

上图,左边是甲骨文“母”字,右边是甲骨文“女”字。

甲骨文“母”字的主体,是甲骨文“女”字。

在“女”字胸口的两个封闭空间中,各点了一个“小点”,就形成了“母”字。

根据“本源字义”的造字原理,在封闭的空间中点一个“小点”、在开方的空间中点几个“小点”,都用来表示“隐性世界”,所以,这个被加了两个“小点”的“女”字,用来表示“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者的“隐性人体”的意思。

按照《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的说法来看,“隐性人体”是产生“显性人体”的母体(“一”以及“二”上面的“一横”用来代表“隐性人体”,“二”下面的“一横”用来代表“显性人体”)。

由此,这个加了“两点”的“女”字,也就衍生出了生育子嗣的“母亲”的含义。

“有名万物之母也”的“母”字,是用能够生育孩子的女人这种情景,来比喻“感知的主体”脱离母体冲入“显性世界”。

这个“母”字加上“也”字后的“母也”则表示:“感知的主体”从“隐性人体”内向“显性人体”冲的动态。

“无名万物之始也”中的“始也”表示:“感知的主体”向“隐性人体”深处回归到头的动态。

“有名万物之母也”中的“母也”表示:“感知的主体”向另外一个方向,即向“显性人体”方向冲到头的动态。

“有名”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是指“感知的主体”向“显性人体”方向移动的模式。

“万物之”讲的是具有“重叠结构身体”的生物的内在运动。

二、“有名万物之母也”的本义

在“显性人体”一端的“感知的主体”,如果不进入连接“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那条“通道”,反而进一步向“显性世界”方向冲,随着“显性人体的意识设定”去认识、沉迷“显性世界”,那么,“感知的主体”就会像从母体中出生的孩子,彻底告别母体,深陷在“显性世界”,再也无法回归“隐性人体”深处。

三、“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白话文解读

“无名万物之始也”

在“显性人体”一端的“感知的主体”,进入连接“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那条“通道”,向“隐性人体”方向回归,如果完成了整个回归的过程,“感知的主体”最终会与隐含在“隐性人体”深处的“真正的我”会合,就好像当初“感知的主体”与“真正的我”一同进入“重叠结构人体”内的“隐性人体”深处时的那种状态。

(该句的详解过程,请阅读文末“相关文章”)

“有名万物之母也”

在“显性人体”一端的“感知的主体”,如果不进入连接“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那条“通道”,反而进一步向“显性世界”方向冲,随着“显性人体的意识设定”去认识、沉迷“显性世界”,那么,“感知的主体”就会像从母体中出生的孩子,彻底告别母体,深陷在“显性世界”,再也无法回归“隐性人体”深处。

四、“女”字是如何被赋予“女性”含义的

“母”字被赋予了母亲的“女性”含义以后,“女”字尚未被赋予“女性”的含义。

例如,在《论语》中有三处出现“父母”的用法,这个“母”字就带有“女性”母亲的含义,但是,《论语》中所有的“女”字都不代表“女性”的含义,而是用来特指“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者的内涵。

其中,大家很熟悉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的“女子”,这并不是后世的女子的含义,而是“汝子”的意思,也就是“你的孩子”,“女子”就是“你的孩子”的意思。

这个“女”字是个尊称,因为“女”字代表的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者,所以,在指代人当作“你”来用时,这个“女”字,就像现代的“您”字——“你”字下带“心”的意思是一样的。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真正的内涵是:你的孩子与小人是很难养的。

这个“女”字与“女性”没有关系。

再比如,孔子说的“由,诲女知之乎”中的“女”,这个“女”字就是对对方的尊称,这里的“女”字并不是通假字。

所以,当“母”字被赋予“女性”涵义的时候,“女”字还没有被赋予“女性”的含义。

那么,后世的“女”字是如何被赋予“女性”含义的呢?

这是因为所有雌性生物的生殖系统的构造,暗含了“重叠结构人体”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构造。

《帛书·老子》中就有“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门,是胃天地之根”,“牝”指的是母牛的生殖系统。

就拿母牛来看,母牛的牛体,其实代表着“显性身体”,母牛的子宫,代表着“隐性身体”的深处,子宫内尚未出生的小牛,就好比隐含在“隐性人体”深处的“真正的我”,而连接子宫的产道,就好比连接“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那条“通道”。

这种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雌性生物的生殖系统的构造,与“重叠结构人体”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构造,非常相像。

因此,后世就把原本专门用来特指“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者的“女”字,沿用到了雌性人类的身上,这样,“女”字就产生了“女性”的含义。

所以,“母”字中“女性”的含义,要早于“女”字中“女性”的含义出现。

相关文章

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基础概念

中华古文字“本源字义”中承载的“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请看专题视频,发布在心智玩家的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马王堆《帛书·老子》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发布在专栏《解放“道德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