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给参加同济、上交保研夏令营的同学预测了一波工作坊选题:以AI驱动的硬件/软件、机器人、航空器、低空经济、航空服务。
结果还真押中了,今年同济中意工程创新学院的系统设计与智能创新方向,工作坊选题就是在户外地面或者低空环境下,进行智能体设计,需要结合AI。

我和学生的聊天记录
今年汉艺不少同学成功保研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这些同学能够成功保研,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提前预判了学校的研究重点,并在平时反复进行针对性训练,在保研战场上面对这类命题时自然更有破题思路。

汉艺部分保研成绩展示
而当下,AI+设计已成为顶尖院校重点关注的前沿领域,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个题目为例,拆解应对策略。
|本期分享导师|

Nico
汉艺国际教育 工业学部 工业设计讲师
帕森斯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MFA
雪城大学 机械工程 BS
-教学特点-
逻辑金字塔教学体系,顶尖院校录取率91%。
创作及审核标准精准对标 帝国理工Design Engineering、代尔夫特理工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米理PSSD 等顶尖院校作品集评分细则,学员作品集细节达标率从58%提升至98%。
课程架构清晰,学员平均单节课掌握 3.2个技术知识点,项目全流程耗时从12周压缩至7周。
-适合学员-
目标 工程导向型顶尖院校(如代尔夫特IDE、EIT双学位),需强化技术深度的硬核派;
有 机械/材料/电子工程基础,渴求跨界突破产品创新瓶颈者;
追求 “零误差”设计交付标准,愿为顶级offer付出极致努力的准职业设计师。
-教学成绩-
指导学员申请哈佛大学、帝国理工、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米兰理工大学、RCA皇家艺术学院、UAL伦敦艺术学院、 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艺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
保研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名校;
斩获红点、A’Design Awards、Muse Design Awards、Dyson Design Awards、K-Design Awards、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European Product、Design Award、Spark Design Award、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展、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等国内外知名设计赛事奖项
#1AI+设计类考题,破解分三步同济的系统设计与智能创新专业分成两个方向:一个焦距于智能体与创意工具设计,另一个焦距于智能交互与机器人设计,汉艺学生分享的夏令营主题就是前者。

2025年同济大学设创/国创/ 中意工程创新学院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通知
在户外地面或低空环境中进行智能体设计,这个题目探讨的主要是低空经济设计,既是眼下国家战略驱动的大风口,也是同济近些年重点投资的领域,同时满足技术深度+场景创新+政策热点三大维度,我们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完成项目:
第一步:拆解题干
同济夏令营的题目是:在户外地面或低空环境中进行智能体设计。
我们要先明确什么是“AI智能体”,它可以是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具备物理形态的实体,也可以是系统设计等虚拟产品。
再来看题目中涉及的场景:户外地面或低空环境,我们可以联想到城市道路、山区、高原、灾害现场等。
在户外地面或低空环境进行智能体设计,实际上就是要求同学们围绕一个复杂、不确定的城市环境或自然场景,提出能体现技术与前瞻性的智能系统设计方案。
第二步:确定场景和产品功能
我们可以按照5W模型来确定产品功能。

5W模型
以同济夏令营今年考的低空经济设计为例:
When: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无人机、电动配送车为代表的低空智能设备将在城市中普及。
Where:高校、公园、文化街区这些近地面区域都是低空智能体的试验区。
Who:居民、社区管理者、景区工作人员等。
What: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无人机会干扰隐私、机器人反应不灵敏等。
Why:这就是我们的调研动机,我们可以深挖AI在低空经济领域能做什么,比如在复杂开放的环境中,如何优化智能体的功能,让它成为真正被用户信任的产品。
第三步:确定方案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来确认不同的功能,比如在低空环境中,智能体的设计重点在于安全性、灵活性以及与城市的融合性。
典型的低空智能体包括快递无人机、应急侦查飞行器、低空巡检无人机等,这类设备通常应用于城市物流、灾害监测、应急救援等场景,在确定方案时就要兼顾空间导航与避障功能。
低空经济设计不仅要体现工程上的技术能力,更要体现对系统设计、交互体验设计与城市治理等因素的综合考量。

汉艺24届学员Z同学 月球车作品集项目 保研 同济大学 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
#2你快题漏洞在哪儿,复试问题就提在哪儿同济夏令营包括开营、工作坊、笔试、快题和面试,除了为期3天的工作坊,要求3小时完成的快题环节同样让很多同学亚历山大。
工作坊更看重项目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只要方案在可行性上能自洽,呈现形式并不固定;快题考察的是学生在高压下的反应力,要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出一个有逻辑的设计方案。

Z同学、L同学、L同学、C同学 《Cicada》使用AI声音识别来检测痰液、提供止咳建议 Z同学和L同学 保研 同济大学
由于做快题的时间极短,项目中必然会出现几个漏洞,但这些漏洞恰好是考官可以拿来考察学生真实水平的切口。
他们往往会在后面的面试环节围绕这些漏洞发问,借此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设计流程、是否熟悉每个阶段所需的工具与方法,以及能否在被质疑时迅速反应并给出清晰的解释。
在这种考核形式中,重点不是项目做得有多完美,而是学生要展示扎实的设计能力、清晰的思维逻辑与临场应变能力。
同学们想要在高压下迅速输出一套有说服力的方案,可以掌握双钻模型这种基本的设计框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双钻模型
其次,要熟练掌握几个调研和设计工具,比如问卷访谈、用户旅程图、交互草图等;最后在图纸上清晰地展示出逻辑链条。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意味着同学们具备设计的核心能力了。
除此之外,同学们想要在激烈的保研中脱颖而出,日常积累也很重要,要主动去企业或者高校实验室实习,了解行业对AI设计的真实需求与前沿趋势,只有理解AI在现实中如何影响设计流程,才能在项目中提出更有洞察力的解决方案。

W同学 获 复旦大学 人工智能方向实习 悉尼大学 Interaction Design and Electronic Arts MA offer
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学习并熟练掌握新一代的AI工具,如Nano-Banana、Cursor、Claude等,在不断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建立起对AI工具的产品逻辑、设计原则和用户体验流程的理解。

Nano-Banana
#3今年的成功经验可以用在未来5年我之所以能精准押中保研题目,并非只靠运气,而是因为当下资本和政策红利都已涌向人工智能赛道,大学课堂与科研方向必然会随之跟进。
根据猎聘发布的《2025AI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我国AI人才缺口已达上百万,且对硕博学历的需求占比接近47%,远高于其他岗位。

《2025AI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 图源:猎聘
这倒逼高校加速培养复合型“AI+设计”人才,清华、同济、浙大、上交等顶级高校纷纷开设“AI+设计”专业,或将研究重点转向人工智能。

汉艺24届学员Z同学 成功保研 同济大学 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 成功入职 三星 Lifestyle lab工业设计师 实习
从近些年这些高校的保研趋向来看,以AI驱动的硬件/软件、机器人、航空器、低空经济、航空服务这几个研究方向在未来5年依旧是热点话题。
在做这类项目时要先弄清两个重要概念:“AI Agent”(AI智能体)和“Agentic AI”(智能体AI)。
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理解成“产品”和“产品系统”的关系:AI Agent(AI智能体)就像一个独立的产品,专注于完成某个具体任务,比如宇宙探索无人车、无人机导航等。
而Agentic AI(智能体AI)则是由多个智能体共同组成的系统,这些智能体能够相互通信、共享记忆、分配任务,像一个团队一样协作完成更复杂的目标。

AI Agents和Agentic AI的区别 图源:网络
所以,当我们做AI Agent”(AI智能体)类项目时,其实和传统的产品设计很相似:依旧是以用户为中心,用设计思维去解决问题,优化用户体验,不同的是,AI产品设计师不仅要制作出精美的UI设计,更要设计整个系统的行为逻辑和交互体验。
比如汉艺L同学,她成功保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信息设计专业,她的项目之一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数据学习能力,设计出了一款可以同步检测患者脑电波的智能头盔与辅助APP。

汉艺学员 L同学 成功保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信息设计(交叉学科)
而对于Agentic AI(智能体AI),设计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团队领导,你要负责指挥不同的智能体分工协作,让它们像一个生命力、有性格、值得信赖的数字伙伴。

最后,各大名校的研究重点也为同学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至于项目最终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从来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如今,海内外名校都越来越重视学生是否具备独立的思考与社会责任感,能否从现实问题出发,提出有立场、有逻辑、有价值的设计表达。与此同时,技术能力正在成为新的分水岭:AI、数据可视化、VR/AR等正在重新定义设计的边界。
汉艺那些成功保研顶尖名校的同学,项目中既体现出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思考深度,也展出了对新技术的掌控力,二者结合,才能成为被名校青睐的设计人才。如果你需要帮助,欢迎私信康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