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大绝境:一是现实绝境,二是思想绝境,三是心理绝境。
人生在世几十年,难免都会经历一些风风雨雨,难免都会遭遇一些所谓的绝境。有些人能够轻松地跨过去,有些人却未必能够跨过去。
那些跨过去的人,就会告诉人们:阳光总在风雨后;或者会说: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然而人生的绝境与穷途困境,又岂是一句风雨就能完全概括的。
每一个人的人生际遇千差万别,其所遭遇的绝境与困境自然也会迥异莫明。

常言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什么是现实绝境?当人们身无分文,这便是现实生活中的绝境;当你游山玩水却偶遇猛虎,这也是现实中的绝境。
什么是思想绝境?当孩子们不爱学习,你却毫无办法,这便是思想绝境;当手头上的工作千头万绪,自己却不知道应该怎么下手,这也是思想绝境。
什么是心理绝境?当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暗恋一位美丽的姑娘,假如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表白,然而姑娘却委婉地拒绝了他。假如他从此就放弃了,就心灰意冷了,这便是心理绝境。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子之道”,就是指孔子之道,就是孔子所宣扬的道。
“非不说子之道”,就是指并非不喜欢、不认同孔子所宣扬的道。
“力不足也”,就是指孔子的道非常好,但是我的能力不足、智力不够,所以做不到、实现不了。
冉求的这种“力不足,故而没有办法去做”的想法与态度,其实就是心理绝境。
当人们在内心之中,已经放弃,已经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那便等同于遇到了真正的绝境。即使他所遇到的困境并非真的绝境,但是因为他的态度,不是绝境也会变成真的绝境。
一件事情的荒废,首先是从心理上的放弃开始的。
所以孔子才会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中道而废,就是半途而废;当一个人从心理层面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与智力都不足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半途而废。

“今汝画”,就是自己给自己画条线,就是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就是自己给自己凭空画出了一条心理绝境。
身无分文是现实生活中的绝境,路遇猛虎也是现实中的绝境。
假如有些人遇到老虎就吓瘫了,那么这种绝境对于他来说,就是三境同在;
假如有些人遇到老虎,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在尽力寻找逃生的机会与可能,那么这种绝境对于他来说,就仅仅只是现实中的绝境,而不是思想上绝境。
假如有些人遇到老虎,即使想不出逃生的办法,但是在他的内心之中却没有生出任何的恐惧与绝望,反而能够坦然勇敢地面对死亡、面对猛虎。
那么这种绝境对于他来说,就仅仅只是现实绝境与思想绝境,而不是心理绝境。
人类很渺小,现实很复杂。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现实绝境。然而那些真正贤能的人、那些仁人志士,却不会把现实绝境变成思想绝境;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伟大与神圣呢?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那些敢于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那些敢于直面死亡,那些即使面对现实绝境,却没有心理绝境的人,不就是伟大与神圣的人吗?
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杨靖宇,不都是此一类人吗?他们面对敌人、面对死亡、面对现实中的绝境,却没有生出心理上的绝境,这便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人这一生不过就是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丰富自己的思想、强大自己的心理。然而在现实中、在思想中、在心理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绝境与困境。
假如人们都分不清自己究竟在遭遇着什么样的绝境与困境,又怎么去克服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呢?
面对绝境,恐惧是人类的本能,思考是人的能力与习惯。人们生来大多都是一样的,后来慢慢变得不同。

要想形成一段幸福美好的人生,我们首先就要分清人生中都有哪些绝境与困境。假如你都搞不清自己究竟在面对什么样的绝境,又怎么去跨越绝境呢?
人生所遭遇的绝境,大多都是思想与心理上的绝境,尤其是心理上的绝境。那些现实中的绝境反而就像弹簧,当你内心强大的时候,现实也会向你退却。
人皆有心,心分魂魄。人有三宝:身、心、念。念就是人的思想,心就是人的心理。
当你能够分清人类心灵的奥秘,你便自然而然地可以看清自身的这三大绝境,也自然会慢慢明白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不同的绝境与困境。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心与思想、认识自己人生中的绝境与困境,就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最高奥义。
然而人生中的绝境与困境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纷至沓来、复杂无比,所以与其去探究繁杂的人生绝境与困境,不如去认识自己的心灵与思想。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人的心灵与精神就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源头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