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平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人,抠搜一辈子,也没保住一个好身体;吃吃喝喝,从来不亏待自己的人,享受了一辈子生活

佛说:舍得之道,人生之道也。可世人皆只想得,而不想舍,有些人甚至视金钱为命根,为了金钱即使作践自己的身体也在所不惜,最后

佛说:舍得之道,人生之道也。

可世人皆只想得,而不想舍,有些人甚至视金钱为命根,为了金钱即使作践自己的身体也在所不惜,最后身体垮了,流进来的钱,也守不住,反而流出去更多,遗憾的是花再多的钱,也换不回原来的身体了。

其实,幸福的定义并不是金钱的多少,而是你如何利用这些金钱来丰富你的生活,提升你的幸福指数。

懂得善待自己的人,才能在人生烟火气中活出生命的丰盛。

节省过度,反伤根本

《庄子·让王》篇里说,“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身。”

意思是,爱惜生命的人,身处富贵当中,也不会过多享用养身之物而伤害身体。人在贫贱中,也不能过分贪求利益而劳累身体。

过分的贪求,过分的劳累就会损害身体健康,违背了养生之道。

王安石晚年时隐居金陵,他本人节俭习惯了,不在为官后,更是节俭到“衣垢不浣,面垢不洗”的地步,有人劝他,他反而振振有词:“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

他感觉自己哪怕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和那些穿着昂贵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也不会感到羞耻,是件引以为傲的事情。

君子之态是做到了,可是身体却吃不消了。因为他长期不换洗衣物使得身体皮肤溃烂,最后因为感染离世。

凡事过犹不及,节俭是美德,但是过度了,就成了负担。

节度节俭,其实是以压抑人体的本能为代价的,长期压抑身体的合理需求,最终就会像绷紧的琴弦,在某个时刻突然崩断。

人不能一生都过着很省的生活,该省则省,该花得花。

我们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身体就是我们的青山,要是把这座青山毁了,守着满屋金银,也熬不过冬天。

莫言曾说:“钱不花就是一张纸,花了才是钱。物质是生活所需,钱财是开销必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福祸旦夕,想开了,一辈子也就那么回事。吃得饱,穿得暖,有房住,有钱用,就好了,别自寻烦恼”。

用身体来换钱,是最愚蠢的事,省钱省到伤害了根本,那不是在盗取生命就是在盗取自己的福䘵。

丢掉“穷习惯”,生活有滋味

《庄子·养生主》中,文惠君问庖丁的解牛之道,庖丁说要: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意思是,要依照牛的生理结构,先劈开筋骨中大的空隙,然后再沿着骨节间的空穴用刀,解牛都是顺着牛身体的结构来的。

人活一世,也应该顺应自然本性。

口渴时非要忍着不喝,饥饿时宁是硬撑着不吃,这不是什么节省,而是对身体的摧残。

我们要顺应自己身体的需求,春天来了,想吃口鲜嫩的香椿,就别嫌贵,非得等过季了才买;感觉累了就歇一歇,可别硬撑着加班挣那点加班费。

作家汪曾祺就是一个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人。

抗战时期,他在西南联大读书,那时想吃口好的可不容易,怎么办呢,他就和同学去野外挖野菜。

当别人抱怨伙食差时,他已经研究出了荠菜炒鸡蛋、马齿苋煮粥的吃法,还乐呵呵地说:“野菜有野菜的香,何必跟山珍海味比。”

解放后,生活安定了,他更是把日子过成了诗:夏天蹲在葡萄架下吃西瓜,冬天围着炉子烤栗子,连带的笔下文字也充满了烟火气。

汪曾祺曾说:“人活着,总得有点滋味儿。”

这种滋味,可和贫富无关,当你扔掉了”穷习惯“,温柔地对待自己,那么世界也会对你温柔以待。

人生短暂,我们不必把自己逼成苦行僧,春天的花值得你驻足,秋天的风值得你深吸,家人做的饭菜值得你慢慢品尝。

要知道,对自己的温柔,从来不是浪费;适度的享受,恰是对生命的尊重。

余生不长,愿你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吃得香甜,穿得温暖,笑得从容。

📌关注我,一起读经典,悟人生,修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