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桂平在广西今年的第三季度县域GDP数据排位中,超越扶绥重回第二的位置,这说明了桂平发展的韧性是很强的。

不过纵观桂平,会发现桂平的发展,是围绕桂平城区,也就是西山镇为中心来进行的。那么如果能够去中心化,全域携手发展,桂平的发展会不会更上层楼?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桂平坐拥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中部,两江汇流,靠山面水,良田沃野,“三江六岸”的地理条件和资源实在是太好了。
不过也是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也同样制约了它的全域携手发展。理由很简单,缺少桥!
简单一点来说,桂平发展想更上层楼,在发展中必须要去中心化,加快区域经济循环,未来无可限量!
说起来,桂平单靠摆渡过江,难以满足交通往来需要,而过江大桥又集中在黔江和郁江上,浔江却没有,所以,想要去中心化,需要建设的桥有很多。
当然了,以桂平的财力来说,一下子在“三江六岸”上修建那么多桥不现实,必须要有轻重缓急,徐徐图之。

比如说在蒙圩和白沙之间修一座桥!
蒙圩和白沙之间自古联系紧密,至今这里还以渡口形式通连。如果建桥,将会大大方便了两岸通行,因为想要过江,不需要等摆渡花费时间,更不需要绕路到桂平城区再拐回来。
同时,大大减轻交通成本和时间,也释放了桂平郁江大桥的交通压力!还使得桂平东区的发展加快进程。
简单一点来说,要打破桂平"单核驱动"的发展模式,去中心化很重要。关键在于构建"三江六岸"的立体交通网络。蒙圩-白沙大桥的建设只是第一步,未来还应在黔江、浔江流域规划更多跨江通道。这些桥梁将会像一把把金钥匙,能打开桂平被江河阻隔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和环境中,桥梁建设必须与产业布局同步规划。每座桥都应该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轴",而非简单的交通设施。
以蒙圩-白沙大桥为例,既然要建设,那么规划和布局十分必要!这种"桥头经济"模式,既能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城区,又能形成多个产业增长极。
就像如今的桂平郁江对岸,发展显得有些无序,有高铁过境,却白白错失发展时间和空间!
很多人说,建桥钱从哪来?其实在资金筹措方面,可探索"以桥养桥"的创新机制。通过配套商业用地开发、广告经营权出让等方式反哺建设资金。或者谁投资谁受益,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到桥梁建设中来。
只是这些需要更为完备的规划和细则,以增强民间资本的信心!
同时争取将桂平跨江通道纳入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重点项目库,获得省级财政和政策支持。毕竟,完善桂平交通网络对提升整个西江流域的航运效益都具有战略意义。

当"三江六岸"的交通瓶颈被逐一突破时,桂平将呈现"众星拱月"的发展新格局。西山镇依旧可以作为行政文化中心,而各个片区既能特色发展又能协同互补。这种去中心化的发展模式,正是浔郁平原这颗"西江明珠"重新焕发光彩的关键所在。
时不待我,桂平要加油啊!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