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蔡京真是千古奸臣?别被骗了!他推行的这项政策,让底层百姓拍手称快!

102年的开封府,新任尚书左仆射蔡京正在推行一项重大改革:免除百姓的徭役负担,改征免役钱。这个被后世唾骂为"六贼之首"的

102年的开封府,新任尚书左仆射蔡京正在推行一项重大改革:免除百姓的徭役负担,改征免役钱。这个被后世唾骂为"六贼之首"的权臣,此刻却在做着一件惠及普通百姓的实事。

在《宋史·奸臣传》中,蔡京被描绘成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然而,当我们抛开传统史书的道德审判,客观审视他的政策实践,会发现一个复杂的蔡京——他既是结党营私的权臣,也是锐意改革的政治家。

蔡京剧照

免役法的惠民实效

蔡京推行的免役法,实际上是对王安石变法的延续和完善。这项政策的核心是:百姓可以缴纳一定的"免役钱"来代替亲身服徭役,政府再用这些钱雇佣专人从事公共工程。

这个制度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对普通农民来说,他们不必再放下农活去服徭役,可以专心从事农业生产。《宋史》虽然对蔡京多有贬斥,但也不得不承认免役法"使民出钱雇役,得专力农耕"。

更值得一提的是,蔡京还扩大了免役钱的征收范围。过去享有特权的官户、寺观等,现在也需要缴纳"助役钱"。这种"摊役入亩"的做法,实际上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教育改革的推动者

除了经济改革,蔡京在教育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大力推广"三舍法",在州县普遍设立学校,让更多寒门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当时推行的"州县学制"规定,县学生员考绩优秀者可升入州学,州学生员优秀者可升入太学。这套体系为底层知识分子提供了上升通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门阀垄断。

蔡京还推动设立"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这种专业教育的理念,在当时是相当超前的。

社会福利的探索者

在社会保障方面,蔡京主导建立了"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社会福利机构。居养院收容孤寡老人,安济坊救治贫病之人,漏泽园安葬无主尸骨。

这些措施构成了宋代最完善的社会救济体系。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大观三年(1109年),全国居养院收容人数达4.8万人,安济坊救治病人2.6万人。这些数字或许有所夸大,但确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福利的规模。

被忽视的经济才能

蔡京在理财方面也展现出了卓越才能。他改革盐法、茶法,推行纸币"交子",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特别是他推行的"盐钞法",允许商人缴纳钱粮换取盐钞,凭盐钞到指定地点取盐销售。这个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对盐业的控制,又增加了财政收入,还促进了商品流通。

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推行过诸多惠民政策的大臣,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呢?

首先,蔡京确实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他与童贯等人结成政治联盟,打击政敌,这在注重"君子不党"的宋代政治生态中,是极其严重的罪名。

其次,他的某些政策确实加重了百姓负担。比如为了修建皇家园林"艮岳",他大肆征收"花石纲",给东南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最重要的是,他执政时期恰逢北宋灭亡,后人很自然地将亡国的责任归咎于他。这种"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往往会让复杂的历史人物被简单化。

蔡京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评价不能非黑即白。他在个人品德上确有瑕疵,在施政过程中也有过失,但他推行的某些政策确实惠及了普通百姓。

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这位复杂的历史人物时,或许应该采取更加辩证的态度:既不要因为他推行过好政策而美化其过错,也不要因为他的过错而全盘否定其政绩。这种理性的历史观,或许才是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得到的最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