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人都热傻了,还用错解暑药?医生提醒:用错解暑药比中暑还危险!

每年的夏天,我们都会反复强调要预防中暑,很多人家中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也都已经备上了,但还是总有人不幸中招。除了天气原因

每年的夏天,我们都会反复强调要预防中暑,很多人家中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也都已经备上了,但还是总有人不幸中招。

除了天气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大家对常见解暑药不甚了解,吃得不对,自然也预防不了中暑!

解暑药乱用,比中暑更危险!

误区一:"中暑就喝藿香正气水?"

错!阳暑可能越喝越严重!

按照中医理论,中暑分阴暑和阳暑!

阴暑是因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引发,主要是由于过度贪凉,导致风、寒、湿侵袭机体而引发的。阳暑即大家日常理解的中暑,因为高温高湿度环境,人体大量出汗流失体液,导致气阴两虚。

“暑”有不同,自然对应的用药方法也不同。

阴暑常用药:藿香正气、十滴水

藿香正气主治热天夹杂湿气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以及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也就是暑湿感冒。

轻微中暑的人,有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可紧急服用2~5毫升十滴水,不宜多服,病情好转立刻停用。

十滴水是一种酊剂,外用可以缓解痱子、蚊虫叮咬伤、轻度烫伤、改善冻疮等。不过,十滴水中的樟脑成分对胎儿有影响,孕妇应禁用。

注意:十滴水和液体藿香正气都含有酒精,不要和头孢类药物同用,会造成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阳暑常用药:人丹、仁丹

虽然一字之差,但二者区别还是很大的!

人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消化不良、晕车晕船等症,可以口服或含服。不过人丹不能多吃,可能导致肝肾损害,小儿和老年人需要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仁丹是由陈皮、檀香、砂仁、豆蔻(去果皮)、甘草、木香、丁香、广霍香叶、儿茶、肉桂、薄荷脑、冰片、朱砂组成,具有清暑开窍的功效,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晕车晕船,可以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

仁丹中含有朱砂,可能会造成胎儿畸形,所以孕妇应避免服用。

误区二:"风油精口服"效果更好!

错!口服外用分不清,小心”中毒“!

夏季风油精和清凉油除了防暑,还能止痒,很多人都会误以为它们差不多,但实际上它们不管是成分还是功效,都是有很大区别的。

从成分上来看,清凉油主要含樟脑、樟脑油、薄荷脑等;而风油精除薄荷脑、樟脑外,还含有水杨酸甲酯。

清凉油更适合缓解头晕、头痛、鼻塞和中暑等症状;而风油精因含有水杨酸甲酯,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抗炎的能力,更适用于蚊虫叮咬后的局部皮肤炎症反应和镇痛。

这两样东西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用的

1.不适合有破损的皮肤外用,比如烫伤等,会刺激伤口并延缓愈合。

2.有些人用过后会出现皮疹瘙痒、局部红肿等情况,这是过敏反应,应该马上停止使用。

3.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慎用风油精。

4.哺乳期妇女避免涂抹在乳头及乳房区域。

5.眼部、口鼻及周围黏膜部位,禁止使用清凉油和风油精。

误区三:“解暑药多喝点,有预防效果 "

错!过量服用会伤肝胃!

许多解暑药含有刺激性成分,如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还可能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导致肝肾功能受损。

还有仁丹,本身含有朱砂成分,朱砂中的汞元素在体内蓄积过多可能会对肝肾造成损害。

夏季中暑,预防为主

对于夏季中暑,若是能提前做好预防的工作,可以大大降低中暑概率。

◆ 避免高温天气长时间外出活动,尤其是中午和下午的高温时段。外出戴上防暑用具,遮阳帽、遮阳伞等,衣着透气轻便,避免暴晒。

◆ 多喝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但要避免一次喝太多或太冷的液体。

◆ 在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或开启空调,降低室内温度。不要在密闭的空间停留过久。

◆ 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中暑的先兆或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寻找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及时就医。

若是遇到他人中暑,可以将中暑的人尽快移到阴凉处,用冷水擦拭身体,加快散热,给中暑的人补充点盐水,并立即拨打120急救。

最后,希望各位都能做好避暑工作,安全度过2025年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