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上文(二)。
杂草“除不净”,与杂草多样化“繁衍”方式有关。杂草的“繁衍”方式,不仅仅有种籽繁殖,而且还有“多样化”的无性繁殖。本来种籽繁殖育苗出土的数量,就大得“惊”人,还有更“夸张”的无性繁殖育苗出土的数量。
从植物系统分类的角度来说,大多数杂草都是“种籽植物门”中的“被子植物亚门”,只有少数杂草,比如“四叶萍”“木贼”“问荆”等属于“蕨类植物门”。
图片01~02):农田杂草群落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爬楼阅读清江鹤的前期图文,涉及“四叶萍”“木贼”“问荆”的篇目。
我们知道,从植物生物学特征的角度来说,杂草不仅有“自养型”的杂草,还有“异养型”的杂草。
比如说,我们知道的黄连杂草,豆类作物田间杂草“菟丝子”,就是典型的“异养型”杂草。它自己本身就不具备合成有机养料的能力,生存完全“依赖”其他植物的“光合作用”或根汲取营养才能生存。
而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狗牙根”“马唐”,阔叶杂草“泽泻”“慈姑”等,就是“自养型”的农田之中杂草。除自身的光合作用外,还可以通过杂草根系,从土壤之中汲取各种营养。
根据杂草的“生活史”和年生长周期,这些杂草又可以分为“一年生杂草”(又可以分为“越冬型”“越夏型”“短史型”杂草),“两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
图片03~04):杂草的种籽(果实)


正因为杂草的“型态”有多样,所以它的“无性繁殖”也是“不拘一格”的。
主要有“根蘖类”繁殖,“根茎类繁殖”“块茎类繁殖”“须根类繁殖”等多样方式。
“根蘖类繁殖”如杂草“苣荬菜”“小蓟”“大蓟”“田旋花”等杂草。
“根茎类繁殖”如“白茅根”“狗牙根”“双穗雀稗”(人称过江龙),“牛毛草”(人称牛毛毡),“眼子菜”(人称水案板),“矮慈菇”“野蓟菜”等。
“地上茎繁殖类”杂草,比如“小根葱”“空心莲子草”(俗称水花生)。
“块茎类繁殖”杂草,比如“香附子”(人称香草,莎草),“水莎草”“扁秆藨草”(也是恶性杂草)。
通过“须根类繁殖”的杂草,比如“画眉草”“狼尾草”“碱茅”等,均是恶性杂草。
图片05~06):杂草的花朵


“根茎类”杂草的繁殖是非常快的。也许起初,你只在田间看1~2株杂草,到年底的时候,可能就会长成一大片。
特别是人工用锄头清理杂草(多年生杂草),锄完没几天时间,很快又长出许多新枝,“清清一片草原”屡见不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头青”。这样的除草,既费时耗力,等于没锄,完全是“无用功”。
因此,“不恰当”的中耕除草方式,不仅没有达到除草目的,反而促进了杂草的繁殖与传播,费力不讨好。
此外,从杂草的生长发育环境来说,杂草又有“水生”“湿生”“旱生”之分。从“热量”需要角度来看,杂草还有“喜热”“喜温”“耐寒”之别。
喜水的“水生”杂草,主要危害水田作物。比如水田之中常见的杂草,“眼子菜”“浮萍”“蘋”字草,“荇菜”“水莎草”“芦苇”“光棍草”“水灯蕊”“野荸荠”等。
图片07~08):杂草“群落”也是一片风景


喜湿的“湿生”杂草,主要生长发育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不易排水的低洼地落窝地。在浸水田或者旱生田内,均无法生长或者正常生长(发育不良)。
比如“石龙芮”“看麦娘”“千金子”“异型莎草”等。
“旱生”的杂草,主要危害旱地作物。比如传统的粮食作物,药材,蔬菜等。
这类“旱生”杂草就比较多了。比如马唐,荠菜,蒲公英,马齿苋,苋菜,香附子,猪殃殃,婆婆纳,大巢菜等。
喜热的杂草如“龙爪茅”“两耳草”“含羞草”“马齿苋”“牛筋草”等。应该说大部分杂草都是喜温热的。
“喜温”的杂草如“小藜菜”“狗尾草”,主要生长于春秋两季杂草。温度高了,杂草生长不良。温度低了,杂草根本就不生长。
也就只有“耐寒”的杂草才能安全越冬。比如“野燕麦”“冬寒菜”“鼬瓣花”等杂草。(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