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科举考试犹如当今的“高考”,其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金榜题名后感受如何?读完本文中这6首诗便知。
第1首 王十朋《及第》天上人争羡,人间我独知。
宋朝魁选者,阆苑老书痴。
姓字题金榜,文章列玉墀。
圣恩何以报?努力在明时。
这首诗是南宋状元王十朋的自述诗,尽显“三元及第”的清醒与担当。
开篇“天上人争羡”写状元受万众仰望的盛况,“人间我独知”却转向谦逊自省。颔联自嘲“老书痴”,反衬寒窗艰辛。
颈联“金榜”、“玉墀”以皇家意象凸显荣耀至高。尾联笔锋立转,将个人成功归于“圣恩”,誓言“努力在明时”,体现儒家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核心精神,境界超然。
共贺登科后,明君入紫微。
日月光先见,云霄翼已飞。
恩深转无语,怀抱自分明。
莫怪殷勤谢,虞卿正著书。
这首诗前两句以“登科后”直入主题,“明君入紫微”暗喻状元入仕如星辰耀天。后四句聚焦心理,皇恩浩荡反令其“无语”,凸显荣宠之重,“怀抱自分明”暗含兼济天下之志。
结尾用战国虞卿著书典故,表明不因功名忘初心,全诗将及第后的显赫与责任熔于一炉,气象恢弘。
之子词场第一流,姓名雷动殿东头。
龙头此日犹能占,雁塔他年更许游。
万卷胸中星斗焕,三场笔底海涛秋。
从来人杰关天地,莫谓书生空白头!
这首诗是民族英雄文天祥贺友人中状元之作,充满豪杰之气。
“龙头”直指状元,“殿东头”暗含殿试唱名场景。颔联“雁塔题名”用唐代新科进士传统,寄寓功业期许。颈联赞其才学,胸藏万卷如星斗璀璨,考场文章似海涛磅礴。
尾联“人杰关天地”将状元价值提升到天地境界,“莫谓书生空白头”更打破“百无一用”的偏见,赋予书生以扭转乾坤的豪情。
一声胪唱九天闻,最是三生稽古力。
御苑赐筵群彦集,朝衫初著拜君恩。
鳌头浪涌蓬莱日,凤阁霞飞锦绣文。
莫道儒冠多误我,今朝真作玉堂人。
这首诗是清末状元张謇亲历殿试后所作,实录清代状元的恩荣。
“胪唱九天”指太和殿传胪大典的庄严,“鳌头”代指状元,“凤阁”喻翰林院。诗中细节珍贵,御苑赐宴、初著朝服、玉堂入职,完整展现状元礼遇。
尾联反用杜甫“儒冠多误身”,以“今朝真作玉堂人”的扬眉吐气,道尽寒儒终登顶峰的逆袭之慨。
月宫仙桂第一枝,夺得云梯万丈梯。
四海共瞻新气象,九重深喜得人时。
名题雁塔星辰近,宴赐琼林雨露滋。
他日经纶康济业,始知今日步瀛迟。
这首诗是明代才子杨慎24岁状元及第的自勉诗。
“月宫仙桂”化用“蟾宫折桂”,“云梯万丈”喻科举艰辛。颔联“四海共瞻”、“九重深喜”,写状元牵动朝野关注。颈联“雁塔题名”、“琼林赐宴”为状元标配礼遇。
尾联立意高远,今日荣耀只是起点,“经纶康济业”方为终极目标,“始知今日步瀛迟”更显胸怀天下,非止步于个人功名。
知心共有几人存?独汝情亲到弟昆。
手把一麾江海去,又携双泪鹊鸰原。
名场得失何须问,圣代恩荣岂易论?
但得归时秋是雁,小窗松竹共黄昏。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及第后外放为官之际,酬谢情同手足的“同年”。诗中交织着复杂情感,有对同年真挚情谊的感激,有离京赴任的不舍与伤感。他感慨科场得失已定,皇恩深重,但尾联“但得归时秋是雁,小窗松竹共黄昏”却流露出超脱名利的渴望,他只盼功成身退,与知己共享恬淡时光。
此诗展现了金榜题名者在步入仕途之初,对功名与情谊、宦海与归隐的深刻体悟与矛盾心境。
金榜题名的6首诗分享完了,读完这些诗有何感想?欢迎朋友们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