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进家族要考试,打比赛写论文,原来《率土之滨》玩家都是文化人

要说《率土之滨》的玩家,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熬夜抢地、算战法搭配、搞同盟外交。可你要是真以为这游戏里全是“莽夫”,那可就大

要说《率土之滨》的玩家,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熬夜抢地、算战法搭配、搞同盟外交。

可你要是真以为这游戏里全是“莽夫”,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最近几年,这游戏冒出的事儿,一个比一个离谱——有人拿物理学论文指导打仗,有家族靠历史考卷招人,还有人的文言檄文直接进了国家图书馆。

这哪是玩游戏?分明是一群文化人把沙盘当讲台,把战场当考场,玩出了一套自己的“率土学术圈”。

咱们先说那位写论文的南京大学物理博士,ID叫【百川丨记忆】,在【命中注定】同盟里混得风生水起。

在今年校友赛前,他真给盟主递了一份正经八百的战术分析报告,标题没写“怎么打城”,而是搬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他说,刚开区那会儿,各路势力抢资源,就像封闭系统里的熵增:越打越乱,内耗不断。怎么办?搞“熵减战略”,定规矩、分任务,谁开荒、谁压线、谁守后方,全都提前规划好,把混乱值降到最低。

等到了跨州阶段,他又甩出“量子纠缠”理论,说盟友之间利益绑定,一损俱损,必须像量子态一样同步行动。这听起来玄乎?但他还真组织了一场答辩会,拉全盟开会,从原理讲到执行,愣是把一场游戏部署搞得像研究生开题。最绝的是,盟主【刀刀】听完直呼“有此军师,足矣”!

如果说博士是大手子在秀操作,那【陷阵之志】这个家族就是集体搞“应试教育”。

他们被玩家戏称“率土教委”,不看战力、不看氪金,进门先考试。每年出一套《率土高考卷》,题目涵盖三国官制、地理沿革、经典战役,甚至还要算兵力损耗和行军时间。60分以下直接“开除率籍”,永不录用;100分以上不仅欢迎加入,还送月卡和周边。

家族成员陷阵乄小雯子牵头出题,光2024到2025年就整了三套卷子,在玩家群里传疯了。有人吐槽“打游戏还得复习三国志?”但也有人真啃着《资治通鉴》备考。在这个家族看来,打打杀杀不如学历史,打得猛不如聊得来。他们要的不是战斗力爆表的“工具人”,而是真正聊得起来、有共同语言的“文化人”。

更出圈的是,《率土之滨》玩家写的文言檄文、诗词歌赋,居然被国家图书馆收了。

在几年前,国家图书馆办“三国典籍文化特展”,展品里除了《后汉书》《魏文帝集》这类镇馆之宝,还专门辟出一块区域,展出《率土风云志》等玩家创作的文言作品。有讨伐叛盟的檄文,有追忆征战的长赋,字里行间全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劲儿。

后来,央视还专门报道了这事,给《率土风云志》来了个大大的特写。

更绝的是,当时《率土之滨》还趁热打铁跟国图合作,把馆藏《八阵图》做成新赛季地图,迷雾、天气、地形全按古籍还原,连曹植的《洛神赋》、蔡文姬的《悲愤诗》都被做进玩法里。玩家们一边打城,一边读诗,仿佛穿越回那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三国年代。

所以你看,这群人早就不只是“玩游戏”了。他们用论文拆解战术,用考卷筛选兄弟,用文言记录江湖。赢不赢征服或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把《率土之滨》给硬生生地玩成了有学问、有文气、有仪式感的文化圈子。

在这里,你不仅能听到“敌军压境,速速集结”,还能听见“据《三国志·武帝纪》,许都乃兵家必争”的考证,这游戏,还真是越来越“文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