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731》9.18上映:历史里藏着文化自信的答案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历史车轮碾过八十载春秋,那些刻在民族骨血里的伤痛并未被时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历史车轮碾过八十载春秋,那些刻在民族骨血里的伤痛并未被时间冲淡,反而通过银幕光影愈发清晰地走进公众视野。

热映中的《南京照相馆》用镜头记录战争阴影下平民家庭的生存韧性;《东极岛》以渔民视角呈现人性微光中的家国大义。而最牵动人心的,是一部历经波折、最终定档于9月18日的电影——《731》。

为什么偏偏是这一天?

这部电影的定档之路堪称“一波三折”:原计划7月底上映时,网络谣言四起:“画面太残酷被卡了?”“是否遭遇外部阻力?”直至官方宣布定档“九一八”纪念日,仅猫眼电影平台“想看”人数已经突破400万,无数网友在评论区写下:“这个日子选得好!”“必须去影院打卡,铭记历史!”

电影《731》聚焦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进行活体实验、细菌战研究的反人类暴行,撕开那段被刻意掩盖的黑暗史页。将上映日选在“九一八”,既是对历史悲剧的直接回应,更是对民族记忆的庄严守护。

当银幕再现铁证如山的历史真相,我们不仅要铭记仇恨,更要从中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正如主创团队所言:“电影不是为了贩卖苦难,而是让人性在黑暗中依然能透出微光”。

而这份全民牵挂背后,藏着更深层的文化焦虑:当部分国人对自身文化源流模糊不清时,唯有牢牢守住历史记忆,才能守护住文化的根脉。遗憾的是,现实中,文化认知错位的尴尬场景屡见不鲜。

所谓“日式”浪漫,其实都来自中国

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绝非空中楼阁,它深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土壤之中。但在消费主义裹挟与信息碎片化时代,本土文化基因竟成为大众嘴里的“日系风”。

很多国人以为,抹茶、樱花、鞠躬礼仪是日本的象征,却忘了它们其实姓“中”。文化自信的第一步,就是把那些被时间漂白的名字重新擦亮。

典型如抹茶,很多人以为抹茶是东瀛符号,却忘了它原本姓宋。今天商圈里排队打卡的“日式抹茶拿铁”,早在南宋刘松年《撵茶图》里就被定格:茶童执筅击拂,茶汤碧乳翻花,那一抹青绿原是中国茶席的日常。

宋徽宗《大观茶论》写得更细——七汤注、七汤击,汤花“如枣花飘飘然于环池之上”,这套点茶法随禅宗东传,才被日本吸收、改造,最终在十五世纪后衍生出“表千家”“里千家”等流派。

樱花也是如此。野生樱花的起源演化中心位于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山区一带,早在数百万年前就已在华夏大地绽放。秦汉时期,宫廷园林里已遍植“荆桃”(古称)供帝王赏玩;到盛唐,长安曲江、洛阳上阳宫皆设“樱花园”,后来遣唐使将花种带回日本,奈良时代在吉野山试种,再经千年选育,才成了今天的“染井吉野”。

至于“见面鞠躬”这一日本标志礼仪,同样源自中原。商周“鞠祭”、春秋《仪礼·聘礼》已记低头示敬之礼;汉唐时期,中原使节与遣唐使将此礼节带入日本,奈良时代前即被写进律令,并固化成今日45°、90°的鞠躬范式。

还有一些中国本土品牌与文化作品,也常陷入“被日系化”的认知误区。

国民品牌娃哈哈草莓味果奶的包装背景图案,本是食品饮料行业普遍使用的“能量”“动感”设计语言,被一些网友犀利指摘“疑似含有日本国旗元素”,认为此举有伤民族感情,实属欲加之罪。国产青梅酒品牌“梅见”的LOGO梅花纹,在由东西制造局设计之时取材自中国古代纹样梅花纹,且梅花纹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但该梅花纹LOGO却被不少博主误当“日式家纹”。而电视剧《庆余年》的布景道具同样遭遇过误读——有不明真相者指责其“抄袭日本建筑文化”。事实上,剧组大量考据的是五代至宋的营造法式:斗拱比例、柱础纹饰、悬鱼惹草皆出自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天津独乐寺等唐辽遗构,折射的正是大众对本土古建语汇的陌生。

当“自家孩子”被错抱,我们才意识到:不读自己的家谱,就会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雨。如果对本土文化基因都缺乏认知,何谈在世界文化对话中挺直腰杆?

值得庆幸的是,新时代文化力量正以雷霆之势扭转这一局面。

当中国故事在海外乘风破浪

近年来,中国文化正以愈发昂扬的姿态走出国门,在全球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这些成功出海的文化作品,没有刻意迎合西方视角,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用世界能看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展现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2025年春节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达159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被权威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认证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美联社评论:“中国用最先进的动画技术与神话叙事,向世界输出了东方英雄的全新想象”。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2024年在英国、法国、俄罗斯连演16场,售票近2万张,创下中国舞剧在欧洲商演“场次最多、票房最高”纪录。《泰晤士报》称其“将舞蹈的优雅与武术的力量结合,提供了深刻的文化体验”。

在游戏领域,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发行,半年内海外销量占总销量30%以上。海外论坛出现了10万+条长帖考据“西游文化”,不少外国玩家按图索骥前往山西晋城玉皇庙、重庆大足石刻等取景地“打卡”,带动当地文旅消费。

这些文化作品能在全球引发热潮,根源在于它们牢牢抓住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基因: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浪漫想象,还是传统美学里的意境营造,都带着鲜明的“中国印记”,与《731》殊途同归:前者让世界看见中国想象力的辽阔,后者让世界看见中国记忆的分量——一个敢于直面伤痕的民族,才有底气拥抱星辰大海。

《731》的上映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提醒:我们的文化自信,藏在历史的褶皱里,躲在传统的基因中,更握在每个守护它的人手里。只有先认清楚自家的文化宝贝,才能挺直腰杆,让东方文明在世界舞台上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