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癫痫患者不要吃保健品,原因在这里!

在癫痫的治疗与护理中,一个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癫痫患者是否需要服用保健品? 答案可能与许多人的认知相反 —— 不

在癫痫的治疗与护理中,一个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癫痫患者是否需要服用保健品? 答案可能与许多人的认知相反 —— 不仅不需要,反而应尽量避免。

一、保健品成分复杂,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的本质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许多物质可能干扰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保健品市场缺乏严格监管,成分标注模糊是常见问题。例如,部分声称 “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 的保健品中,可能含有咖啡因、麻黄碱、人参皂苷等成分。

咖啡因是中枢神经兴奋剂,正常人群摄入后可能仅表现为兴奋,但癫痫患者的大脑神经元本就处于不稳定状态,咖啡因可能降低发作阈值,可能诱发癫痫大发作;麻黄碱具有类似肾上腺素的作用,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影响脑血流,增加癫痫发作风险;人参皂苷虽被宣传为 “滋补品”,但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尤其在与抗癫痫药物联用时,可能干扰药物代谢,间接诱发发作。

此外,一些所谓 “纯天然” 保健品实则可能含有重金属(如铅、汞)或农药残留。这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后,会损伤神经元细胞,破坏神经递质平衡,成为癫痫发作的潜在诱因。早在2018 年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就曾报道过一例因服用含铅量超标的 “中药保健品” 导致癫痫发作的病例,患者在停用保健品并调整抗癫痫药物后,发作频率显著降低。

二、干扰抗癫痫药物的代谢与疗效

抗癫痫治疗的核心是长期(绝大部分新诊断的癫痫患者服药3-5年后,可根据患者情况减药停药)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是控制发作的关键。而许多保健品会通过影响肝脏代谢酶(如细胞色素 P450 系统),干扰 AEDs 的血药浓度。

例如,广泛存在于葡萄籽提取物、圣约翰草等保健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会诱导肝脏中 CYP3A4 酶的活性。而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常用抗癫痫药物,恰恰是通过 CYP3A4 代谢。当酶活性被诱导后,药物代谢速度加快,血药浓度会降至治疗范围以下,导致癫痫控制不佳。

相反,还有些保健品可能抑制代谢酶活性。比如,甘草酸类成分会抑制 CYP2C9 酶,而该酶负责代谢丙戊酸钠。若丙戊酸钠代谢受阻,血药浓度升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导致药物中毒性脑病。

这种 “双向干扰” 的不确定性,使得医生难以准确调整药物剂量。临床上,因服用保健品导致血药浓度波动,进而引发发作频率增加或药物毒性反应的案例并不少见。

还有些保健品成分可直接跟抗癫痫药物的药理作用产生冲突

一些保健品含有神经活性物质,可能降低癫痫发作阈值,比如:

银杏叶提取物:理论上可能改善脑循环,但含有银杏酸等成分可能具有神经兴奋作用。

褪黑素:虽然用于调节睡眠,但可能通过GABA能系统影响癫痫控制。

咖啡因类产品:许多"提神"保健品含有高剂量咖啡因,是已知的促发因素。

影响抗癫痫药物吸收的添加剂也要注意

保健品中常见的辅料如钙、镁、铝等矿物质可与某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左乙拉西坦)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减少药物吸收。

三、“替代治疗” 误区可能延误正规治疗

部分患者或家属对西药治疗存在顾虑,认为 “药物有副作用,保健品更安全”,甚至试图用保健品替代抗癫痫药物。这种认知存在严重风险。

目前,抗癫痫药物仍是控制发作的最有效手段。现代医学已经研发出多种安全性较高的 AEDs,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发作类型、肝肾功能等因素个体化选择药物,将副作用控制在最低范围。而保健品既没有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其抗癫痫效果,也无法针对不同发作类型精准起效。

更危险的是,停用或减少抗癫痫药物而依赖保健品,会导致癫痫反复发作。频繁发作不仅会损伤大脑功能(尤其儿童患者可能影响智力发育),还可能引发意外(如跌倒、窒息)。临床数据显示,因擅自停药或更换治疗方案导致的难治性癫痫,占总数的 30% 以上。

四、加重身体代谢负担,影响肝肾功能

抗癫痫药物大多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酶、血肌酐等指标。而保健品的摄入只会进一步增加肝肾负担。

许多保健品含有金属元素(如铁、锌、硒)或植物提取物,过量摄入会导致体内蓄积。例如,过量铁元素可能引发肝脏氧化应激反应,与丙戊酸钠联用时,会增加肝功能损伤的风险。此外,某些蛋白粉类保健品若蛋白质含量过高,会导致尿素氮升高,加重肾脏排泄压力,对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为不利。

2020 年《癫痫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同时服用 3 种以上保健品的癫痫患者,其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是不服用者的 3 倍。这提示,保健品带来的代谢负担可能与药物副作用成倍叠加,对患者健康造成双重损害。

五、心理依赖与经济负担,得不偿失

从心理层面看,对保健品的过度依赖可能让患者产生 “额外治疗” 的心理安慰,反而忽视了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例如,部分患者认为 “吃了保健品就可以不用严格遵医嘱服药”,这种心态会降低治疗依从性。

经济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抗癫痫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药物费用本就构成一定经济压力,而保健品的价格往往不菲。许多家庭因购买高价保健品而挤占正规治疗的费用,反而影响了抗癫痫药物的持续供应。

六、特殊人群:儿童与孕妇更需警惕

儿童癫痫患者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有害物质的耐受力更弱。市面上一些 “增高”“补脑” 类保健品,可能含有激素类成分,不仅可能诱发癫痫发作,还可能影响儿童内分泌系统。

对于癫痫孕妇,保健品的风险更为突出。例如,过量叶酸补充(部分复合维生素保健品中叶酸含量超标)可能影响抗癫痫药物的代谢,而某些 “安胎” 类保健品可能含有雌激素,增加发作风险。癫痫孕妇的营养补充需在神经科医生和产科医生共同指导下进行,绝非保健品所能替代。

最后:科学护理比保健品更重要

癫痫的控制核心在于规范用药、定期复查、生活管理。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合理摄入)、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情绪稳定(减少焦虑、紧张)等,才是真正有效的护理方式。

若患者确实存在营养不良,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补充,而非依赖保健品。记住:对于癫痫患者,任何非必需的物质摄入都应谨慎,保健品带来的潜在风险远大于其可能的 “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