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争议全回顾:当商业赢家撞上舆论铁板
2025年11月15日,第38届金鸡奖颁奖礼落幕,但这场典礼的余震才刚刚开始。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最佳导演奖的归属。陈思诚与戴墨凭借《唐探1900》拿下这一重磅奖项,而这部影片在豆瓣上仅有6.4分,是所有提名作品中口碑最低的一部。提名名单里不乏《长安的荔枝》《好东西》《刺猬》等高分作品,这一结果瞬间点燃舆论:“难道票房比口碑更重要?”

更戏剧性的是,当晚真正的大赢家是电影《好东西》。它一口气拿下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却偏偏在最佳导演的角逐中落选。一边是口碑与奖项的“分裂”,另一边是评分与荣誉的“错位”,观众不禁发问:金鸡奖的评选标准,到底更看重什么?

而真正把争议推向高潮的,是颁奖礼后的“金鸡会客厅”直播。陈思诚在抽问环节中,直接向女导演邵艺辉提问:“你有没有兴趣拍男性题材电影?”问题一出,现场气氛微妙。邵艺辉先是笑了笑,说纸条上的字有点难认,随后从容回应:“电影不该分男性题材或女性题材。好故事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光。”她提到自己片中的男性角色也获得了男配角提名,轻松化解了这一略带“针对性”的提问。
这段对话被剪辑传播后,迅速登上热搜。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这问题本身,就暴露了某种局限。”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为什么一位女性导演,总要被问“是否愿意拍男性题材”?
陈思诚的社交账号评论区也彻底“沦陷”。有人用同样的逻辑反问他:“有没有兴趣拍一部原创电影?”更有人把他监制的电影《恶意》的片名,直接用作留言:“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恶意’?”

舆论的反弹并非空穴来风。网友整理出陈思诚近十年的作品列表:从《唐人街探案》系列到《消失的她》《误杀》,几乎全是改编作品。尽管商业成绩亮眼,但“缺乏原创性”成为他被集中质疑的软肋。尤其在与邵艺辉《好东西》这类原创现实题材的对比下,争议愈发鲜明。

有人直言:“金鸡奖鼓励工业化没错,但不能只剩下工业化。”也有人为奖项辩护:“商业和艺术从来不是对立面,能打动市场的作品同样值得肯定。”
这场风波背后,不仅是关于一部电影、一个奖项的讨论,更折射出当下观众对电影行业的两大期待:既要尊重创作多样性,也要守住艺术的原创力。
而那个在直播中微笑应对的女导演,或许早已用作品和态度给出了她的答案:电影的本质,从来不是性别与题材的框定,而是如何讲好一个属于“人”的故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