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VOCs治理还被不少企业视为“可选项”——资金紧张时缓一缓,监管放松时放一放。而今,形势已然严峻如山:合规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存亡的生存题。

自动化涂装生产线
政策收紧,生存空间重新定义
随着环保政策密集出台,VOCs治理已进入常态化严格监管时代。
2025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更加严格的法规标准接连落地。生态环境部将涂料行业列入重点管理行业,新版的《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大幅加严了VOCs含量限值。
各地执法力度亦在不断强化。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2025年4月发布了《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企业豁免挥发性有机物末端治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为源头替代企业提供了末端治理豁免的途径。
安徽省则制定了《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前,推进汽车整车制造、木质家具、工程机械等领域3100余家重点企业实施低VOCs含量涂料源头替代,原则上实现“应替尽替”。
这些政策传递出明确信号:VOCs治理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自选题,而是决定企业能否继续生产经营的资格题。
材料替代:从源头开启低成本合规之门
面对合规压力,材料替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成为企业生存的首选路径。
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是源头减排的关键。根据《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GB/T 38597),绝大多数工业防护面漆的VOC上限已降至250g/L。选择符合标准的低VOCs含量涂料,不仅能从源头上大幅减少VOCs产生,也为企业争得了更多主动。
合规红利已经显现。深圳市宝安区专门出台了《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源头减量专项补贴办法(试行)》,对通过工艺改进和低VOCs替代实现减排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单个企业累计补贴最高可达300万元。
更为利好的是,对于完成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的企业,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实施末端治理豁免政策。如山东省明确规定,在同一个生产线内,涂料、油墨、清洗剂等涉VOCs原辅材料全部完成替代,VOCs含量均符合低挥发性相关要求,相应生产工序可不要求建设末端治理设施。

喷涂设备厂家
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除了材料替代,通过优化过程控制实现低成本合规,同样考验着企业的生存智慧。
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提升材料利用率。一家电子厂通过部署数字化管理系统,对车间废气收集处理进行全流程管控,大幅降低了超标事件发生率,并将人工巡检频次减少40%。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让企业可以实时监控各工段VOC浓度及排放量,自动报警并推送异常信息,实现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完善台账记录同样是低成本合规的重要一环。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原辅材料台账,包括名称、成分、VOCs含量、采购量、使用量等,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这些记录不仅是合规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申请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
生存之道:将合规融入日常运营
在环保监管常态化的今天,将合规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的每个环节,已不再是高标准,而是生存的基本要求。
将地方排放限值纳入采购决策。江浙鲁粤等省份的新版《工业涂装排放标准》已将GB/T 38597水性/低VOC限量整体吸收,并设置有组织排放浓度≤20mg/m³的边界值。企业在采购涂料时,就应将这些标准作为选择依据。
把员工培训作为合规基石。定期开展环保与安全知识培训,推行岗位技能考核,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确保每位员工都理解并执行VOCs管控要求。
善用政策红利降低合规成本。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会组织专题培训、现场指导,开展送技术、送政策活动。企业应主动了解并利用这些资源,争取政策支持,降低合规成本。

涂装前处理设备
走在现代化的涂装车间里,几乎闻不到刺鼻的气味,看不到油漆的洒漏。这样的场景,正成为越来越多涂装企业的新常态。
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采购商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将环保合规作为首要考量;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也更青睐环保达标的企业。
VOCs排放合规,已不是那个可以犹豫、推迟或敷衍的选择题。它是涂装企业生存的及格线,是未来市场的入场券,更是行业重新洗牌的分水岭。
在这条生存与发展道路上,行动越早,越能掌握主动;方法越得当,越能行稳致远。毕竟,企业的生存发展,从来都与时代的要求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