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025:自媒体大转型,很多卖课的都黄了,但“黄金时代”才刚开始

多少人都倒在了黎明前。原来有个自媒体IP的群,里面都是年入百万、千万的主,过去群里天天是上千条的信息增量,但现在一年到头

多少人都倒在了黎明前。

原来有个自媒体IP的群,里面都是年入百万、千万的主,过去群里天天是上千条的信息增量,但现在一年到头都没有人说话了。

从上升周期的热闹到下行周期的冷清,谁也说不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人说自媒体不行了,有人说知识付费是“盛宴已去”,有人说图文是过去时,现在是视频时代……

都有道理,后来我跟几个业内人士交流过,发现他们也是矛盾,有人转型卖课,有人还在坚持深耕。

“现在卖课的基本都黄了,但还有一类教人如何入行、如何做IP、如何做成交的还比较火。”

小A现在就是某社区平台做一对一的自媒体教练,同时把自己从零开始做自媒体IP的经验打包成课程,“产品化自己”,他认为这个生意还能够持续一两年。

据他所说营业额还可以,有大量职场人要开辟第二赛道,还有大量的老板、宝妈等群体要入场,大家都觉得社交媒体是机会。

在他看来,“80%的人都没戏,凡是能够成功的人家不靠你也能成功,大多数人都是买了课程后随便看看,然后发几篇文章和视频,做几场直播,很快就抛弃了,因为这行太难。”

难在何处呢?每天都需要动脑筋,车轱辘一样转,找选题、追热点、构思、拍片、投流……非常辛苦,而且一开始没什么流量和收入,又难又不赚钱,谁愿意耗下去?

“真正能吃这碗饭的必须是足够疯狂,有死磕下去的决心,现实困难会逼着他去适应环境,有一股子狠劲才能杀出来。”

小A说他从2024年就换了阵地,他原来主要是教职场口才来着,他这样的人做直播也比较适合,有用户就专门为他的声音好听付费的。

大概因为一直是走视频路线,所以他不看好图文,特别是现在AI生成内容非常方便了,门槛低,收益低,“没前途”。

小C不同意小A的意见,她已经做了十来年的自媒体,算经历了两三个周期,她认为文字的穿透力强,她说现在视频泛滥,早已经让人不堪重负了,“唯有文字能够抚慰人心,促使人思考,带来真正的价值,AI再怎么厉害也写不出‘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这样的句子。”

她给我看了自己账号的后台数据,确实很稳定,她说自己也试过拍视频,做直播,光买设备就花了小十万,还付费上了专家的课,在做了两个月后发现确实不适合,所以就停了。

“我的战场在文字上,我相信100年后还是有人看文章,文章可以承载思想”,她表示现在绝大多数的视频都是在浪费人的时间,而含金量高的好文章一定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自媒体已经是一个正式职业了,创作者越来越多,文艺市场必然是趋于繁荣。

有个从纸媒转型到自媒体的朋友说,社交媒体是大势所趋,它的内涵是平权,“我在2012年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戏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很对,转型让他失去了工作,但也实现了一年收入超过上班10年的跨越。

但自媒体也在新陈代谢,很多早期的流量明星都陨落了,他说自己能够活下来是因为“赚小钱”,不像同行那么有上进心,光想着扩大商业规模,巴不得一夜暴富。

纸媒时期的训练让他相对谨慎和保守,不过也有被“关小黑屋”的时候,对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繁荣,他乐见其成,“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低收益会清理掉大多数投机分子,这是行业走向正规的必然过程。”

他的想法是,随着科技的发达和物质的昌盛,人类对文艺对情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真的会实现文艺复兴”,而他理解的文艺复兴就是两个字“求真”,也就是现在的时髦话“做自己”。

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而自媒体行业也会趋于社群化,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所以他的意思是自媒体3.0时代到了黎明前,马上就是自媒体的黄金时代,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尽管业内都在四处抓流量,然后千方百计做变现,以赚多赚少为优劣,他则一直不为所动。

之前赚钱是时代和平台给的机会,“还是要看到流量和变现背后的根本,否则本末倒置,也还是浮云”,他认为根本在于价值,不管是情绪价值还是思想价值。如果说有技巧,那就是把情绪价值放在前面,“这年头炸鸡排也需要提供情绪价值才行”。

跟他交流过后,我又找了个年轻网红自媒体聊,这个人就非常商业化,“我每天就是偷流量,获客做变现,所有不赚钱的事都是浪费时间”,这也是一种模式和选择。

究竟谁才是对的,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