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贵州臭名昭著的2所大学,毕业证如同废纸,学生要擦亮眼睛!

高考,是无数寒门学子跨越阶层的阶梯,却也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淘金场”。在贵州这片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土地上,两所名为“

高考,是无数寒门学子跨越阶层的阶梯,却也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淘金场”。

在贵州这片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土地上,两所名为“贵州现代商贸学院”和“贵州名达职业技术学院”的虚假大学,如同寄生虫般吸附于教育焦虑之上。

它们以精美的官网、虚假的承诺为饵,将学生的未来兑换成一张张毫无价值的“废纸”。这不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收割。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育是立国之本,欺诈是乱国之源。”

当学历成为商品,我们更需撕开骗局的面具,守护教育的净土。

一、虚假大学的“生存法则”:精准拿捏人性痛点

1. 虚构光环:用“正规外衣”掩盖诈骗本质

贵州现代商贸学院曾被人民日报点名曝光,其套路堪称典型:伪造办学资质、编造校史、PS与名校的“合作协议”,甚至盗用正规高校图片营造虚假繁荣。

这种“高仿”手法,恰如法国作家福楼拜所言:“骗子最擅长的,是让你相信他比你更真诚。”

而贵州名达职业技术学院则深谙“信息差”之道,通过搜索引擎优化让招生信息占据首页,利用家长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知盲区,将“专升本”“包分配”等承诺包装成救命稻草。

2. 心理操控:击中底层逻辑的“七寸”

两所学校的骗术核心,在于精准捕捉了三个心理弱点:

对低分的恐惧:宣称“低分也能上本科”,利用学生“不甘心复读”的心理;

对未来的焦虑:以“专升本直通车”“名企合作”为饵,迎合家长“毕业即就业”的期待;

对关系的迷信:暗示“内部名额”“特殊渠道”,触碰中国社会“人情大于规则”的潜规则。

正如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言:“群体永远徘徊在无意识的边缘,随时会被谎言牵着鼻子走。”

二、监管困局:为何虚假大学如“野草”般丛生?

1. 法律漏洞与技术迭代赛跑

虚假大学注册成本极低,往往通过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利用“备案信息造假”“域名跳转”等技术手段规避监管。

教育部虽年年发布“野鸡大学黑名单”,但正如哲学家韩非子所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当法律条文难以覆盖技术黑产,打击便如同“猫鼠游戏”。

2. 社会认知的“滞后性”陷阱

贵州经济相对落后,学生获取高校信息的渠道有限,虚假大学恰恰利用这一鸿沟。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家长仍抱持“花钱买学历”的陈旧观念,将教育视为“投资-回报”的交易,这为骗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正如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所说:“贫困的真正根源,是能力的被剥夺与机会的被掩盖。”

三、破局之道:以理性之光刺破谎言迷雾

1. 构建“三位一体”防火墙

学生端: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低分高录”、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透露个人信息;

家长端:通过教育部官网、省教育厅公众号等权威渠道核实院校资质;

社会端:鼓励媒体曝光典型案例,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

2. 重塑教育价值观:从“求学历”到“求真知”

虚假大学的猖獗,折射出社会对学历的过度崇拜。我们需要重申蔡元培的教育理念:“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当学生不再将大学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跳板”,当家长不再把“毕业包分配”当作择校标准,骗局自然失去市场。

3. 科技赋能监管:让“李鬼”无所遁形

建议教育部联合网信办开发“高校资质查询小程序”,集成AI图像识别技术,一键比对官网真伪;同时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为正规学历颁发不可篡改的数字证书。正如比尔·盖茨所言:“技术是解决人类问题的最大希望。”

总结:教育无捷径,唯有脚踏实地

贵州两所虚假大学的覆灭记,是一面照见教育焦虑的镜子。

它提醒我们: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学历或许能换取一时便利,但唯有真才实学才能支撑人生的长跑。

面对花样翻新的骗局,学生需牢记鲁迅的箴言:“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

而家长与社会更需明白:守护教育的纯粹,就是守护一个民族的未来。

当高考回归“以分数论英雄”的公平,当教育回归“以真理为灯塔”的本真,那些“学历废纸”自然会随风而散。

评论列表

静毅淡然
静毅淡然 10
2025-05-26 12:08
既然国家不认可,为什么❓还要这种学校矗立在哪里骗人
龙在江湖
龙在江湖 2
2025-05-25 16:58
才2所,贵州太幸福了
用户18xxx73
用户18xxx73 2
2025-05-26 09:39
怎么拿到的办学资格?不能取缔吗?农村小孩又有多少能识别?
兰亭箫客
兰亭箫客 1
2025-05-25 16:35
这种都没有人进去,可见水还是挺深的